來源:新華網
2018-10-24 16:34:10
【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
位于貴陽市清鎮市的紅楓生態體育公園,曾是汞污染的“重災區”。利用建設生態體育公園,成功改良修復土壤,是清鎮市近年來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中“凈土”行動的成果。
10月21日,“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采訪團來到清鎮市紅楓生態體育公園,共同解析生態修復治理的“清鎮樣本”。
生態之痛 560畝土壤受重金屬汞污染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等特點,凈土保衛戰被稱為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上世紀70年代,原貴州省水晶有機(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醋酸過程中使用汞觸媒,在長達十幾年的生產中向左二支流排放含汞廢水,村民因使用受污染廢水進行農田灌溉,導致沿河道土壤受到重金屬汞污染。
貴州省環科院調查數據顯示,清鎮市青龍村受汞污染面積約560畝左右,總汞含量范圍在0.3~810.0mg/kg。其中20畝為較重污染,343畝為中度污染,197畝為輕度污染。
1997年該廠被禁止使用汞觸媒工藝合成生產醋酸,由于市場變革,企業破產無力承擔修復治理費用。
怎么做、怎么治、怎么建成為擺在清鎮市迫在眉睫的問題。
修復治理 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
近年來,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
清鎮市把汞污染治理項目作為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樣板區的重要抓手。2015年初,清鎮市嘗試從土壤中提取重金屬汞來治理,但經過綜合測算,治理成本高,處理效果并不能將汞完全去除。兼顧不了修復治理、經濟可承受、項目生態效益等諸多方面。
如何既解決污染問題,又做到修復治理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按照貴州省環保廳對該項目“污染物不遷移、不擴散、控制風險”的要求,清鎮市多次咨詢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通過9次專家討論,最終采用覆土+植物修復+部分區域低溫熱解的技術路徑進行治理修復。
“項目投資1.6億,將原來必須把土壤中重金屬汞“扣出來”,思路轉變成把重金屬汞安全的控制住,對外界沒有環境風險。”貴陽市清鎮市環保督查辦負責人張璘瑋說。
貴陽市清鎮市生態文明建設局局長、貴州省環保廳土壤處主任科員龍邦美表示,項目共對560畝左右土地覆蓋干凈土4萬余立方米,厚度1-3m;河道底泥清淤1.8km。在左二支流河岸修建2.7公里的阻隔墻,防止汞污染土壤進入到左二支流。
監測結果顯示,水環境和大氣汞含量均未出現異常,截斷了該區域汞進入食物鏈和大氣的途徑,達到設計要求。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該項目以修復治理汞污染土壤為核心目的,同時建設生態環保公園為發展目標,結合貴陽市“千園之城”工程,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和土壤修復治理示范案例。
生態畫卷 體育公園引領旅游生態發展
今年5月試開園的紅楓生態體育公園包含了1.7公里跑道,以及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游樂區等體育健身場館,并免費向市民開放,讓人民群眾在優美的“生態畫卷”中安居樂業。
公園的生態設計獨具匠心,種植了紅葉石楠、廣玉蘭、紅楓、垂柳、香樟、池杉、高大喬木等7000余株20多種個品種,覆蓋地被植物2萬平米,以固定覆蓋土壤,防止雨水沖刷土壤進入河道。
作為曾經汞污染的重災,如何消除市民的安全隱憂?
“通過中科院地化所監測,左二支流水體中汞含量未檢出,公園中空氣汞含量同日常生活中汞含量無明顯差異。公園內大氣、土壤、水環境質量將進行長期跟蹤監測。”龍邦美說。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龍邦美介紹,清鎮市力爭打造把公園打造成為全國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點,以及貴州省環境公眾教育學習參觀點、貴州省中小學環境保護學習示范點、貴州省綠色發展教育示范點等重要環境保護的示范基地。(記者 徐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