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0-02-01 07:19:02
天剛放亮,山東省諸城市皇華鎮胡溝村村民楊洪富戴上絨手套,一手扛起鐵鍬一手拎著掃帚往外走。推開院門,同樣裝扮的孫樂亭也從家里出來,身著帶有“魏榛”標識的工裝到共好榛子種植合作社的榛子示范基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說起這身工作服,楊洪富格外珍惜:“這是合作社專門給俺們制作的工作服,上班時統一著裝,活不重,一個月給3000多塊,干不好哪行?”
今年55歲的楊洪富,年輕時在外打工,落下一身毛病。干不了重活,他只能回家侍弄5畝承包地,又趕上連年大旱,一畝麥子打不到200斤,楊洪富一下子沒了心氣,成了貧困戶。
胡溝村黨支部書記穆乃華告訴記者,這樣的人家不少。村里土地貧瘠,石頭堆里刨不出啥,種點小麥、花生剛夠糊口,有能耐的早出去打工了。2014年全村1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6戶,其中大多是缺手藝、因病致貧。
胡溝村發展傳統農業沒優勢。榛子種植技術相對簡單,抗旱耐貧瘠,適宜丘崗淺山區種植,合作社決定引入榛子種植,帶動貧困戶入股發展新產業。
楊洪富帶頭把土地流轉給榛子園。“多虧加入了合作社,現在的日子可跟以前不一樣了。”楊洪富打開話匣子,“以前地里種花生玉米,不少出力,一年下來每畝剩不了500塊錢。現在,一畝600塊租金先拿到手里,在這干一天就有126元的工資。幾年下來,俺都快攢夠進城買房的錢了。”
如今,已有13個村莊3000多戶農民從榛子基地中受益,村均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農民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但這在合作社“領頭雁”魏本欣看來,還遠遠不夠:“不能光讓農民靠下力氣掙工資性收入,還是要讓他們繼續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
經過5年多的發展,合作社萬畝榛子基地陸續進入盛果期。新年伊始,合作社開始推行“土地返包”試驗:加入合作社的社員,每5戶為一組,可承包至少30畝榛子園,合作社提供農資、技術、收購等服務,榛子收貨結算后,合作社扣下每畝300斤榛子的承包費和服務費,余下所有收益全歸農民。
今年啥打算?楊洪富黝黑的臉上滿滿自信:“以前總覺得咱這年紀,沒啥奔頭。現在,咱靠雙手干出好日子,俺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今年打算承包榛子園大干一場。摘了貧困帽,俺還要奔小康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