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洋網(wǎng)
2020-05-14 12:46:05
“今天我搬家了!”“今天是我們大喜的日子!”5月13日,村民莫色子哈走在搬家的路上,不忘打開視頻直播平臺分享自己的喜悅。從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84戶精準扶貧戶將陸續(xù)搬進位于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過上城里人的新生活。
懸崖村,終于離開了懸崖!
一個村子的“喬遷”,是件大事嗎?是的!這個藏在深山里的村落,在某種程度上說早已成為一個符號,具備標志意義。四年前,懸崖村孩子爬藤梯求學(xué)的鏡頭刷爆網(wǎng)絡(luò)。那條幾乎直上直下的藤梯,也刷新了無數(shù)人對于“貧困”二字的認知。交通閉塞,經(jīng)濟困難,與外界聯(lián)系需攀爬800米的懸崖——懸崖村因此為公眾所矚目,也被大山外面的世界所牽腸掛肚。而今,懸崖村經(jīng)整體搬遷告別“窮窩”,可喜可賀。這是脫貧攻堅的真實樣本,是我國扶貧脫貧工作一個動人縮影。
透過這個樣本,我們能看到什么?
能看到?jīng)Q心,看到魄力。脫貧攻堅戰(zhàn),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我國幅員遼闊,一些老少邊窮地區(qū)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一方水土根本養(yǎng)不活、養(yǎng)不好一方人。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懸崖村,正是其中一個代表。怎么辦?能遷則遷,該遷必遷,不惜投入。根據(jù)國家發(fā)改委數(shù)據(jù),目前全國已建成安置住房266萬余套,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異地搬遷擺脫了困境。266萬余套、960多萬人,這是絕對的“大手筆”,其背后是何等的決心和魄力?
能感受到信心,能感受到力量。“做夢都沒想到我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我都不敢相信這是我自己的房子!”懸崖村村民臉上的激動、喜悅,隔著屏幕,直擊人心。從山頭到城里,從土坯房到樓房,從“天梯”到通途,從闖“懸崖關(guān)”上學(xué)到在家門口上學(xué)——易地扶貧帶來的改變,真實具體、可感可觸,令人欣喜。此外,提供公益性崗位,鼓勵在家門口就業(yè);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xùn);“懸崖村”不會就此消失,青壯年可自愿留下參與旅游項目開發(fā)——移得出、穩(wěn)得住,一整套“搬遷方案”回應(yīng)著公眾關(guān)切,承載著社會期許,也讓人真切感受著脫貧攻堅的“改天換地”之力。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懸崖村的喬遷之喜,注定成為一個經(jīng)典案例,在扶貧史上寫下動人的一筆。眼下,倒計時催人奮進,收官之年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即將迎來命運的轉(zhuǎn)身。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懸崖村”、更多激動的“懸崖村民”,將向公眾分享脫貧的欣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