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銀川晚報
2020-08-25 09:19:08
“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這是《紐約時報》曾評選全球必去的46個最佳旅游地時寧夏入選的理由。賀蘭山東麓,曾經亙古貧瘠的荒石灘如今煥發著新生——生氣盎然的葡萄苗染綠荒原,形成了一條百余公里葡萄長廊,一幅壯美的生態發展畫卷鋪展開來。
一批批勤勞的葡萄酒拓荒者和追夢人先后來到這里,用“綠色”謀劃未來,用匠心打造品牌,讓賀蘭山東麓逐漸成為寧夏獨樹一幟的“紫色名片”。
植綠筑夢
紫色名片崛起
8月中旬開始,賀蘭山東麓成片的釀酒葡萄開始大面積掛果,到了9月中旬,將會進入收獲的季節。為了摘下甜度剛好的葡萄,最近,容健去葡萄地里的次數更勤了,他隨手摘下一粒“美樂”放到嘴里并告訴記者,現在含糖量只有18%左右,達到24%才是最好的狀態,“今年夏天格外炎熱,葡萄會熟得早一些,過不了多久,你會看到賀蘭山下,近百家酒莊一起釀造葡萄酒的盛況。”他說。
75歲的容健是寧夏賀蘭晴雪酒莊的董事長,也是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最早一批見證人。1996年,國家葡萄酒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借著這樣的機遇,寧夏將葡萄和葡萄酒產業列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并提出了“賀蘭山東麓優質釀酒基地規劃方案”。
之前,葡萄酒在寧夏只是酒精度很低的勾兌果露酒,釀造葡萄的種植也僅限于“庭院式”,漸漸地大家意識到葡萄酒原料和基地的重要性,開始大規模開墾荒地。容健回憶,從1996年年末到1997年,寧夏一年的種植面積超過4萬畝,開啟了歷史性的發展。
成果初見
寧夏葡萄酒產區申報“國家地理標志”
像容健一樣,最早一批在寧夏涉足葡萄酒產業的“老人”都知道,2003年,對于寧夏葡萄酒產業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容健記得,那一年,寧夏遭遇了幾十年難遇的特大凍害,零下二十攝氏度以下的絕對低溫達到了21天,葡萄產量急劇下降,不少農戶損失慘重。
但產業并沒有因此進入低潮期,因為同年,寧夏成為了繼河北昌黎、山東煙臺之后,第三個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的葡萄酒產區,為產業的發展“扳回一局”,也為寧夏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現任寧夏葡萄酒技術研究院院長的張軍翔,也參與了項目的申報。
“當天來了很多國內知名的專家,現場氣氛很嚴肅,我們心里都沒底,已經做好改材料或者落選的準備,沒想到匯報完畢,評委沒有一個人提出質疑,一致通過。”張軍翔說,這代表寧夏在全國釀制葡萄酒產業中,從此有了重要的位置。
走向世界
國際大獎讓世界認識寧夏
2004年發布的中國優勢農業產業區劃報告,只有寧夏把葡萄酒產業單獨列出來作為重點發展行業,這不僅在葡萄酒行業內引起極大震動,也因此吸引眾多企業進駐賀蘭山東麓。
“王朝”“張裕”“長城”及國際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商保樂力加、軒尼詩相繼落戶寧夏。同時,賀蘭山東麓也崛起了第一批以基地和生產車間相結合的酒莊,葡萄酒的品質也大幅度得到了提升,當時剛退休的容健和兩位合伙人共同建立了賀蘭晴雪酒莊。
由于土地鹽堿度高,試驗了一系列措施,三年后葡萄才真正有了產量,合伙人張靜用80%的赤霞珠、15%的梅洛以及5%的蛇龍珠混釀出2009年份的加貝蘭。當她釀的葡萄酒在橡木桶里靜靜陳釀時,大家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兩年后的2011年8月,這支加貝蘭將閃耀Decanter大賽,從12254款葡萄酒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支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葡萄酒,而寧夏產區也由此進入國際視線。
科技賦能
“寧夏模式”提升品質與效益
過去,寧夏人“入門”葡萄酒產業,少不了去河北昌黎、山東煙臺等地取經,但近幾年,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飛快,來自這些產區的技術人員和專家,會飛到銀川了解葡萄栽培的先進技術、學習酒莊的建設經驗以及管理方法,張軍翔告訴記者,這樣的改變,離不開多年來賀蘭山東麓產區精心打造的“寧夏模式”。
走進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種植園,記者發現,葡萄樹主干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與地面傾斜,呈現出“廠”字形。這一創新式應用,更便于葡萄的冬季埋土和機械化的應用。這項技術獲得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關鍵產業技術創新與應用”2019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結合樹形,土、肥、水等管理技術,配套病蟲害防治技術,形成了張軍翔口中的“寧夏模式”。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區不僅打造出了釀酒葡萄栽培的“寧夏模式”,還將釀酒葡萄種植的機械化率從原來的30%左右提升到了70%,大大提升了釀酒葡萄的品質和效益。而這種科技對葡萄酒產業的賦能從未停止過,如今,更是邁出了急行步。
引才聚智
葡萄酒產業磁場效應凸顯
“西部的原料,東部的技術”,銀川葡萄酒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強告訴記者,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流傳在葡萄酒界的一句調侃。過去,東部地區能給人才提供更多職位、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優厚的薪資報酬,而現在,隨著產區的發展,賀蘭山東麓也已經成為聚集人才的磁場。
十年前,優質的高層次人才較少,寧夏還不具備建立學院的條件,張軍翔作為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開始在大企業中開展培訓,現在這批人分布在產區的各個酒莊,是酒莊的中堅力量。
現在,在很多酒莊里,隨處都能看到國際釀酒師的身影,極大地提升了產區影響力和葡萄酒釀造水平,這與政府的政策是分不開的。據了解,近年來,寧夏把人才培育作為推進葡萄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自2013年啟動建設“自治區葡萄產業人才高地”以來,堅持引才與育才并重,“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和技術隊伍。
記者閆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