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23 14:36:03
原標題:藝術為何能夠療愈心靈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藝術為何能夠療愈心靈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用藝術療愈心靈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無形的壓力如影隨形,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也悄然浮出水面。從建立工作室到舉辦藝術展等,近年來,藝術療愈的功能不斷被發掘,以其獨特的魅力與療效得到社會重視。
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關于運用五音療疾的記載,展現了中國古人對藝術與身心健康關系的深刻認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也與藝術療愈的內在精神不謀而合,為其注入了東方韻味。隨著時代發展,藝術療愈走上專業化、規范化發展之路,其實踐形式從最初的繪畫拓展至音樂、舞蹈、戲劇、手工藝等更廣闊的天地,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給無數人帶來心靈的慰藉。
通過運用視覺、觸覺等感官的非語言表達,藝術療愈可以跨越內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鴻溝,鼓勵個體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盡情宣泄情感、重建全新自我。神經科學研究發現,藝術創作能激活大腦的多個區域。以繪畫為例,受助者手握畫筆,在色彩與線條交織的小天地里,將內心深處的情感、沖突和心結轉化為可視的圖像,在這一過程中,心境得到調節,情操得到陶冶,認知得到提升,生命的活力也得到激發。手工藝療法,則是在重復性或精細化的動作中,直接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視覺、觸覺、思維、動作反應等協同運作,提升專注力,增強自我成就感。
在藝術療愈旅程中,受助者會對審美產生更為深層次的理解與欣賞,這種體驗如同清泉在心間潺潺流淌,暢通心靈的脈絡,增強自我價值的認同。當我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陶藝、刺繡、編織、剪紙等藝術形式融入療愈過程,不僅能給予受助者深層次的情感治愈,還能讓這些承載著中華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的傳統技藝實現傳承和發展。
如今,不僅美術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讓藝術療愈成為大眾“新寵”,醫院、學校、社區等機構也積極探索藝術療愈,如通過植入充滿藝術感的景觀環境設計等,營造賞心悅目的氛圍,給人們帶去希望與力量。在重慶,市兒童醫院的“思源守護計劃·醫院里的數字課堂”項目,邀請繪畫投射測驗分析師作為專家,通過繪畫藝術,幫助患兒舒緩焦躁,管理情緒。科技的快速發展,更為藝術療愈插上騰飛的翅膀。在北京,藝術療愈創新機構入駐首鋼園,運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自然、智能的語音交互和內容推薦,為人們提供深度個性化的療愈體驗。受助者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感受藝術的美好,獲得多種感官互動體驗和專業心理健康解決方案。
藝術療愈,以藝術的溫柔力量,撫慰著人們疲憊焦躁的內心。應不斷挖掘藝術療愈功能,但也要引導公眾客觀理性看待藝術療愈的實際作用,讓藝術療愈成為文化賦能社會生活的生動體現,為更多人帶來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與助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