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24 17:10:03
原標題:新華財經|“試點、擴容、降費” 如何看待交易所債市“三連招”?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華財經|“試點、擴容、降費” 如何看待交易所債市“三連招”?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王菁)優化債券ETF機制、升級信用保護工具、減免發債相關費用……交易所債券市場近日連放“大招”,切實履行金融服務實體責任。
日前,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相繼推出三項舉措,包括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信用債ETF產品試點開展交易所債券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拓寬受信用保護回購擔保品范圍至主體AA級債券,暫免部分債券登記結算費用等。同日,滬深交易所也公告債券ETF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交易。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系列舉措有助于發揮金融工具對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支持作用,便利發行人債券融資和信用增進,提升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成效、激發市場活力,并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的融資和交易成本。
試點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進一步補齊信用債ETF發展短板
近年來,我國債券ETF市場規模及成交快速增長。21日,中國結算發布《關于信用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試點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信用債ETF產品試點開展交易所債券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
易方達基金固定收益特定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李一碩表示,“信用債ETF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可以為場內投資者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進一步而言,此舉對提升信用債ETF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助于拓寬信用債配置需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目前全市場債券型ETF共有29只產品、規模突破2000億元,接近2022年末規模的四倍。其中,信用債ETF已有11只、規模超過700億元,較2024年末數量大幅增加8只,規模增長近200億元,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
“相比于利率債,信用債個券差異大、單券流通規模小、流動性相對較弱、且面臨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因此投資者直接參與的難度更高,而信用債ETF為投資者提供了便捷的信用債投資方式。”李一碩表示,全球規模最大的信用債ETF規模在500億美元左右,可見我國信用債ETF的發展空間巨大。
談及未來我國信用債ETF市場成長路徑,李一碩建議,培養更加成熟的ETF做市商生態圈;打通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并推動跨市場ETF產品開發;進一步完善信用衍生工具的應用。
拓寬信用保護工具參與范圍,更好滿足中小民企債券回購需求
一直以來,信用保護工具在疏通民企債券融資渠道、降低民企融資成本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1日,中國結算修訂發布《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受信用保護債券質押式回購管理暫行辦法(2025年修訂版)》,進一步放寬受信用保護回購擔保品范圍至主體AA級債券。
2021年4月,中國結算正式向市場推出受信用保護回購業務。截至目前,已有11家大型證券公司和信用增進公司申請成為合格創設機構,支持了60多家企業發行超過1000億元的債券融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信用保護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信用風險從投資者轉移至創設方,實現風險的分散和轉移,有利于提高債券的流動性、提振市場情緒與交投活躍度,有助于維護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信用保護工具領域的深度發展,也有助于為券商帶來盈利增長點。據某頭部券商衍生品業務負責人表示,通過深耕信用衍生品市場,券商可以增加收入來源;通過創設信用保護工具,券商可以在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主體方面建立良好的市場口碑。
中國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信用保護工具專項統計結果顯示,2024年,在已獲備案的18家券商類核心交易商中,有12家券商創設了信用保護工具,創設規模合計為178.67億元,其中,有6家券商創設規模超10億元。
降低債券發行人融資成本,精準支持“民營、綠色、科創”
除了優化升級市場機制,降成本是為市場主體“減負”的更直接方式。21日,中國結算發布關于暫免收取部分債券登記費用的通知,明確自2025年5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暫免收取綠色公司債券、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發行人服務費,并自2025年7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繼續暫免收取民營企業公司債券發行人服務費及債券結算費。
2022年6月,中國結算曾發文決定自2022年7月1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暫免收取民營企業債券(不含可轉換公司債券)證券登記費、派息兌付手續費、贖回回售手續費等。時至當前,有關舉措即將到期之際,被公告延期實行,并進一步擴大了適用范圍,此舉對進一步提振民企信心大有裨益。
近年來,我國綠色債券市場雖然逐漸走向成熟,但仍存在融資優勢不明顯、投資氛圍不積極等現象。2024年,我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僅占信用類債券發行總規模的不到3%,綠色債券環境效益正外部性尚未內化為融資優勢,發行人積極性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管所助理研究員岳圣元指出,“相比非綠色債券,綠色債券須聘請專業機構進行綠色認證、披露募集資金投向和使用計劃,抬高了發行期綜合成本。雖然部分地方對綠色債券發行予以財政補貼、減稅等優惠,但難以完全彌補額外付出的成本。”可以說,合理降低相關券種的登記結算服務等其他費用,對于減輕發行人融資壓力十分關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