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提出20周年。這些年,我國構建了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5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自然資源領域的五位優秀代表: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東安村村委會主任、村級田長王娟惠,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大隊長丁正江,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鄉村分院院長陳琳,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極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龍2”號首任船長趙炎平,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生態護林員李玉花,圍繞“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大家進行交流。
丁正江說,地質人的鐵錘,敲響的是山河音律,扛起的是國家重托。長期堅守源于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傳承和由衷的熱愛。一代代隊員常年堅守野外,目的就是為國家多找礦。在長期實踐中孕育的“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以及“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激勵著大家不戀鬧市鉆山溝,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干一行,愛一行,正是因為這份熱愛與執著,地質人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把本職工作做好,無怨無悔。
1977年出生的丁正江現任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大隊長。扎根野外找礦一線26年來,他在地質勘查、科研創新及人才培養等領域成績突出。主持探獲我國首例海上特大型金礦,開創海域金礦勘查先河,累計主持參與探獲金資源量超1300噸,助推膠東地區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突破覆蓋區、深部及海域復雜條件找礦技術難題,提出并建立了新類型金礦找礦理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30余項。培養青年科技骨干30余人,組建山東省地礦局深部找礦創新團隊,帶領團隊實現基層地勘單位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零的突破,為我國金礦勘查提供了科技引領和典型示范。
丁正江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10余項,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所在六隊獲評“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