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脈的褶皺深處,有個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山村——大上峪村。這個曾被群山封印的村落,如今正上演著現實版《桃花源記》的科技續集:2024年電商銷售突破2036萬元,林火響應效率提升80%,黃桃溢價率超300%,游客量達4.2萬人次,村集體收入連年上漲,還捧回了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村等5項省級以上榮譽!山東聯通正揮動“AI魔法棒”,讓這個沂蒙小山村煥發新生機。
AI+光纖,給大山裝上“智慧神經”
早上的沂蒙山晨霧尚未散盡,由7名聯通工程師組成的突擊隊正上演著現實版“愚公移山”。他們扛著40公斤的光纜設備,在坡度超過60度的鈴鐺石山脊上攀行。他們鋪設的不僅是光纖,更是一張AI驅動的感知網。
歷經七天,工程隊累計翻越十幾個山頭,最終將光纖接入全村用戶家中,網速從幾兆躍升至千兆。這可把62歲的桃農劉和東樂壞了。在他家的14畝桃園里,6個物聯網傳感器正實時回傳環境數據,AI同步生成種植方案:土壤pH值6.8,建議追施磷鉀肥,未來3天降雨概率75%,需提前覆蓋防雨布。“以前施肥全憑老輩傳下的節氣歌,現在AI會實時提醒,有了科技加持更準確了,產量也提升了。”劉和東說道。截至目前,全村3700畝桃園已部署傳感器1260個,通過AI模型實時分析氣象、土壤數據,將傳統農諺轉化為精準決策,黃桃優果率從65%躍升至91%,農資浪費降低18%,畝均增收上千元。
AI+產業鏈,為水果注入“數字基因”
當AI的神經末梢延伸至每棵桃樹,產業升級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在上海的一家超市,消費者李女士正用手機掃描“第一車桃”包裝上的溯源碼。AI智能直接調出了桃子的身份信息:3月15日施有機肥,5月22日通過217項農殘檢測……,這套由山東聯通研發的區塊鏈系統,已采集97類生產數據,生成不可篡改的“數字檔案”。“吃著放心,還能看到桃樹開花結果的過程視頻。”李女士的體驗,正是品牌溢價300%的底氣所在。
村東頭的數字化集貨倉更熱鬧,AI視覺分揀系統正以0.1秒/顆的速度給桃子“評頭論足”:糖度檢測誤差≤0.5°,果徑分級精度達98%。這套系統通過深度學習30萬張桃子圖像,構建出包含12個等級的智能分揀模型。“以前客商壓價說小果多,現在數據說話,他們心服口服!”倉管員劉建軍說道。自從AI智能分揀系統上線,商品化率從35%提升至89%,損耗率從23%降至7%,高端果比例提升至42%。配套的預冷庫和真空包裝線讓桃子保鮮期延長5天,長三角人民18小時就能吃到帶著露水的新鮮桃。全年電商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日均快遞單量從17件激增至460件,62戶脫貧戶通過參與產業鏈年均增收1.8萬元。
AI+直播,給果農配備“流量導師”
當優質農產品插上AI翅膀,新時代的農民開始掌握流量密碼。在村數字孵化中心,12名新農人正接受農業直播AI培訓。課程表上顯示著AI生成的“爆款標題設計”“農產品短視頻運營技巧”等實操內容。在外打工的王曉慶聽說后返鄉學習,從打工妹成功轉型農業主播,通過AI生成的直播話術模板和互動腳本,成功打造“沂蒙二姐”系列視頻,瞬間成為熱門,實現視頻播放量超500萬,帶動自家果園增收9.8萬元。
深夜11點的桃園,劉永金還在調試直播設備,他開創的“365天生長慢直播”成了網紅打卡地。觀眾看著花苞綻放到果實成熟,參與感特別強。今年預售專場286棵桃樹3小時搶光,單棵最高拍出3888元!直播間里的觀眾更是直呼“自己家的樹,每天都進來瞅一瞅,這比玩種菜游戲更有成就感”。現在全村23家抖音店鋪日夜直播,創造就業崗位26個,形成“白天采摘、夜間帶貨”的新農忙模式。
AI+生態,給山林聘請“數字守衛”
AI數字革命的浪潮不僅席卷了農田與果園,更守護著這片土地的生態屏障。凌晨5點,護林員王守祥啟動無人機巡航。搭載雙光熱成像儀的飛行器沿16公里林區道路自動掃描,實時畫面傳回村智慧消防站,通過AI模型進行實時分析,結合氣象數據、歷史火點數據庫,最短的時間生成風險等級評估并上傳至防火指揮中心的大屏。“以前都是人工巡山,效率低、成本高、具體情況全是靠自身經驗,現在有了AI賦能真是方便多了”,王守祥說道。這套AI防控系統,讓林火響應時間從40分鐘壓縮至8分鐘,2024年累計預警37次,成功攔截3起重大隱患,護林成本下降65%,監控盲區從12處徹底清零。
AI+文旅: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AI技術的賦能效應持續外溢,文旅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游客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景點,由AI生成個性化的游玩行程,期間還能實時查看各個景點的游客數量,實現錯峰游玩。“以前景區人擠人像趕春運,現在AI幫我計算路線,游玩舒適度直接拉滿!”游客趙先生說道。截至目前該平臺AI已累計生成超千條定制路線,實現了旅游旺季人人都能舒適游園。
2024年桃花節期間,5G+8K多機位直播創造新紀錄:開幕式吸引132萬網友在線觀看,慢直播鏡頭下的夜桃花獲贊86萬次。12個智能打卡點生成個性化游記2800份,社交平臺話題閱讀量破億。“過去游客拍完照就走,現在平均停留時間從1.5天增至3天。”村級注資民宿經營者王英菊翻著賬本,今年她家的8間客房全年入住率達95%,推出的桃花酥、桃木工藝品等衍生品貢獻了37%的營收。全村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00萬元,較改造前增長18倍。
從年滯銷200萬元到進駐長三角87家商超,從青壯年外流61%到返鄉創業29%,一場由"AI"引領的鄉村變革正在齊魯大地縱深推進。山東聯通正以“數字信息運營服務國家隊、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的使命擔當,持續賦能數字鄉村建設,將“數字火種”在齊魯大地上播撒開來,讓每個村落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C位出道”密碼。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AI不再是冰冷的技術名詞,而是桃農口袋里的種植顧問,是游客眼中的智慧導游,是守護青山的數字守林人,更是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智慧引擎。(撰稿:劉坤 范東朔 沈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