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8月23日訊 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chǎn)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今天在呼和浩特市開幕。山東博物館與山東博物館學會積極籌備、精心策劃,將源遠流長的齊魯文化帶到廣袤生機的草原。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
本次山東博物館的展位設計,以館舍建筑的外觀為靈感來源,圍繞“七十芳華 與時偕行”這一主題,精心展示了館內重要的代表性文物。通過融合現(xiàn)代設計技巧與傳統(tǒng)文化元素,旨在向公眾呈現(xiàn)山東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淀。
展位總面積達到162平方米,涵蓋了館史展示區(qū)、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區(qū)、互動體驗區(qū)(包括蓋章打卡、拓印展示、主題郵局、茶藝表演)、魯繡展示區(qū)、商務洽談區(qū)以及接待臺等多個功能區(qū)域。這種多元化的展區(qū)布局和數(shù)字化的互動體驗,讓觀眾能夠在一個地方全面體驗到獨具魅力的齊魯文化。
山東是文物大省,全省擁有各類博物館812家,其中國家一級館32家。博物館總量、一二三級博物館數(shù)量、革命紀念類博物館數(shù)量、非國有博物館數(shù)量等六個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山東省博物館學會由省內32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200余家會員單位組成,此次博博會,學會精心組織挑選了16家博物館集體參展,以“這里是山東”為主題,從“齊風魯韻”“表海之國”“五岳獨尊”“運載千秋”“紅色沂蒙”五個層面,展示輝煌的齊魯文明、奔騰的海洋文化和近現(xiàn)代不屈的革命精神,讓觀眾生動感受到“好客山東”的純樸熱情與“沿著黃河遇見海”的詩與遠方。
山東博物館根據(jù)館藏明代服飾特征及明中晚期時代背景,結合《徐顯卿宦跡圖》《明宣宗行樂圖》及《帝鑒圖說》等圖文資料的視覺參考,利用數(shù)字化長卷的形式,打造了“衣以載禮——明代服飾數(shù)字活化體驗”項目,囊括了“垂衣天下治”“華錦慶嘉時”“香靄入長裾”三個單元,涉及明代朝服、吉服、便服等款式,旨在通過數(shù)字技術,使觀眾透過服飾這一中華禮儀的外在體現(xiàn),沉浸式領悟錦繡中華之壯美、衣冠上國之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