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5-20 09:49:05
上元街消失后,該處成為一處違建汽修廠。記者丁國彬 攝
破舊大棚撐起三四十米長東西向廊道,廊道東側(cè)盡頭立著一扇大鐵門,附近堆放了些許雜物……從順河東街與普利街交叉口向北走,你會看到這樣一個汽修廠。你很難想象得到,這兒的原址是濟南上世紀消失的一條老街——上元街。據(jù)了解,這個汽修廠已存在十多年,屬于違建,目前已被列入第三期第二部分拆除計劃。
探訪1
汽修廠駐扎十余年,影響小區(qū)通行和排水
如果不是老濟南,不是常年居住在普利街一帶的居民,大概不會有人再記得“上元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沿河拓建順河東街,路北建起居民小區(qū),上元街這條老街巷便消失了。時光荏苒,一個汽修廠“駐扎”在了上元街原址,這一“扎”就是十幾年,還涉及違建。
19日,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該汽修廠上方有一破舊大棚遮陰,撐起東西長約三四十米、寬七八米的廊道。廊道東頭有一道鐵門,西頭緊鄰順河東街,附近還有幾間平房。多名工作人員在清洗一輛小型客車。
鐵門另外一側(cè)是福康社區(qū)居民樓前一條東西向道路,鐵門阻斷了該道路的通行,周邊還同樣堆積了不少雜物。“十多年前上元街還存在,附近居民出行順河東街也比較方便,經(jīng)過后期拆遷改造后,這條老街先是變成市場,后又租賃給汽修廠。”福康社區(qū)居民老馬說,汽修廠的鐵門不僅擋住了居民出行道路,路面上的井箅子也全被這個廠的雜物覆蓋住了,每逢大雨排水便受阻,樓前道路都會積水,天氣炎熱周圍還有蚊蠅及臭味。
探訪2
舊址辦公面積小,居委會占路建新址
記者發(fā)現(xiàn),緊鄰鐵門的路北側(cè)還有一排兩層小樓,樓前道路有三四米寬,門口兩側(cè)掛有“福康社區(qū)居委會”的牌子。
據(jù)知情人士介紹,居委會目前所在的兩層小樓原先是道路的一部分,“十多年前該居委會沿著路西側(cè)圍墻建起了小樓,從舊址搬了過來。舊址也對外出租出去了。”該知情人士稱,居委會所在新址的兩層樓房涉及違建。
隨后,按照第三期拆違臺賬第一部分的名單,記者走訪了制錦市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內(nèi)的一醫(yī)院頂層鋼結(jié)構(gòu)、花店街23號和21號樓房頂層違建板房等十余處違法建筑物,發(fā)現(xiàn)均已被拆除。
部門回應:均涉及違章建筑,已列入拆違臺賬
“福康社區(qū)居委會所在兩層小樓和北側(cè)平房以及順河東街上的汽修廠都涉及違章建筑,目前已列入第三期第二部分拆違名單。”制錦市街辦一相關(guān)負責人說,汽修廠的位置以前是上元街,名稱已被公示撤銷,后來汽修廠利用原先路上搭建的大棚進行經(jīng)營;福康居委會最初辦公用房位于一居民樓內(nèi),面積較小,達不到500平方米以上的相關(guān)要求,十多年前,該居委會便在道路旁建設(shè)了新的辦公用房。
制錦市街辦轄區(qū)地處老城區(qū),多數(shù)違章建筑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拆除難度最大的還是涉及居民利益的建筑,這些違建大多數(shù)已建成一二十年,需要不斷對其做工作,大部分違建都是由居民完成自拆。”上述負責人介紹,像二期涉公臺賬中有8處違建,均由街辦出資率先拆除,“每一次上報的拆違臺賬全部按期完成拆除。”
●知識點
你不知道的“上元街”
濟南西門外的上元街,明朝時稱作“沙苑”,當時這里還是一片荒坡地。清朝中期后,此處逐漸房舍櫛比,成為街道;清末袁世凱任山東巡撫時,因沙苑與“殺袁”同音,一些地方官員怕觸怒了這位頗講忌諱的大員,又用沙苑的諧音將其改稱為“上元街”。在上元街的東面還有條南北小巷,因明代濟南名士穆深曾居住于此,巷名就叫穆家樓。
原標題:制錦市福康社區(qū)居委會辦公樓和違建汽修廠列入拆違計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