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12-23 21:46:12
22日上午10點,從經十東路附近一高處望向遠方,藍天依舊,能見度較高。 首席記者王鋒 攝
20日17:20,濟南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信號,21日0:00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措施。然而,不少市民驚喜地發現,21日清晨,濟南天氣湛藍,并沒有遭遇重污染的侵襲,22日空氣質量開始下降,但是污染級別為輕度,也沒有出現重污染。但是,從今天開始,濟南“氣色”要變差了。據環保、氣象部門聯合預報稱,23日,濟南市環境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為PM2.5(細顆粒物),空氣質量指數類別為中度污染。20日發布的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信號截至22日夜間仍舊繼續,響應的Ⅱ級應急響應措施也在持續進行中。
這一次的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發布于20日,而發布預警次日,濟南空氣質量達到良級別,為啥要在“氣質”還不錯的時候就發布預警,提前發布預警有效果嗎?早在前幾天,濟南就提前發布預警,進而默默地“打掉”了兩個重污染天氣。
今年12月13至15日,伴隨部分城市的今冬初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遭遇了一次大氣污染過程,濟南市于13日18:30發布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并于14日0:00啟動了重污染天氣Ⅲ級應急響應。16日8:00解除預警并終止Ⅲ級應急響應。經測算,管控措施的落實使濟南市12月14至15日的SO(二氧化硫)排放減少約110噸,NOx(氮氧化物)減少約113噸,PM2.5減少約106噸,VOC(揮發性有機物)減少約411噸。環保部門評估顯示,如果不是采取應急管控,這兩天的PM2.5日均濃度將分別達到157微克/立方米和168微克/立方米,也就是會出現兩個重污染天。
●“天色”兩問天藍藍時也可能潛伏污染?
“有時候看著天空很藍,但是手機軟件卻顯示有輕度或者中度污染。”市民鄭女士表示疑問,“上次看了數據之后,我就以為21日這藍天也是‘假’的。”
大部分時候,藍天和優良空氣質量是吻合的,但個別時候藍天下也可能暗藏污染。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光照強烈的天氣狀態下,陽光“刺激”燃煤、機動車尾氣、加油站油氣等產生的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轉化成臭氧和氮氧化物這類“二次污染物”,從而影響空氣質量,因此陽光燦爛的日子里,臭氧作祟,影響到空氣質量指數。
因此在2017版的濟南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中,“特意”把VOCs的治理列進來。
天色陰沉空氣質量卻很好?
有時候能見度明明很差,天色看起來陰沉沉的,但是空氣質量卻很好,能達到良甚至是優的級別,這又是怎么回事兒?
其實能見度差不能和污染劃等號,有時候僅僅是因為空氣濕度大,云層較厚,處于多云或者陰天的狀態,而氣象擴散條件卻很好,不至于讓較大濕度“留”住污染物。
因此在環保部門的統計里,有兩個看似接近的指標有時候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良好”天數和“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能見度≥10公里)天數有分歧。一般來說“良好”天數比“藍繁”天數更多一點兒,但是相差不太大,“藍繁”天數更容易讓市民理解。
●相關新聞
最高氣溫14.1℃ 昨迎7年來“最暖”冬至
暖陽照耀濟南,南風不疾不徐,昨天的濟南沒有“冬至”節氣該有的嚴寒。濟南市氣象臺記錄,截至22日16:30,市區最低氣溫為7.6℃,最高氣溫則達到14.1℃。
從最低和最高氣溫兩個指數來看,今年的冬至是2011年以來的“最暖”冬至。2011年2016年之間有4年的冬至最低氣溫在0℃以下,其中2011、2012年最低氣溫甚至降到-5℃,最高的最低氣溫也僅為1℃。此外,最高氣溫只有2014年與2015年達到8℃,其余最高氣溫均在3℃左右。
俗話說“冬至日出頭,正月冷死牛”,今年冬至日偏暖,那么是否意味著往后就會冷呢?對此,氣象專家分析,這樣的俗語并沒科學依據。但一年的能量是恒定的,比如夏天偏熱,為了平衡能量,冬天就會變得比較冷;而夏天不是特別炎熱的時候,冬天的低溫反而也會比較平和。
本周末天氣也不會太冷。市氣象臺預報,22日夜間到23日白天多云間晴,北風2~3級,23日早晨最低氣溫濟陽、商河-4℃左右,市區及其他縣區2℃左右,明天最高氣溫9℃左右。23日夜間到24日晴,南風2~3級轉北風3~4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4℃左右,市區及其他縣區-1℃左右,最高氣溫7℃。
原標題:天藍咋還發橙警?這里面有說道 曾“干掉”倆重污染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