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5-24 07:22:05
大蒜價格低迷時,怎樣規避風險?如何在蒜農和加工企業之間搭建橋梁,打造完善的大蒜產業鏈?作為全國大蒜主產地的金鄉,近年來致力于大蒜拓展產業和拉長產業鏈的探索,并且走出一條成功的路徑。該路徑在大蒜價格低迷時發揮了作用,保障了大蒜產業各群體的利益。
企業開足馬力,年消耗大蒜40萬噸
21日下午,位于金鄉縣城西部的鑫諾食品加工廠車間內,十幾名工人正在對生產線設備進行最后的檢修。“今年大蒜已陸續上市,下一步要開足馬力生產了。”食品廠總經理湯占軍帶領記者走在高標準的生產車間,話音中帶著幾分自豪。作為金鄉縣大蒜食品產業園的大蒜深加工企業之一,風干蒜片、蒜粒是其主要的業務。“去年,我們的產量為1.2萬噸,消耗大蒜超過3萬噸。”湯占軍說,產品全部進入歐美高端市場,大大增加了大蒜的附加值。
作為金鄉縣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華光集團的產品展廳內,大蒜飲料、大蒜棗片、黑蒜、大蒜膠囊等十幾種大蒜深加工產品讓人目不暇接。該企業一名工作人員打開一個包裝精美的禮盒,“這是我們采用高科技發酵工藝生產的黑蒜,一頭黑蒜的市場價在4元—5元之間。”從一頭普通的大蒜到黑蒜,價值提升了十幾倍。目前,該企業的大蒜深加工食品85%銷往歐美、韓日市場,打開了國外高端市場。
“依托食品工業園區和大蒜產業園,我們培育了一批大蒜精深加工企業,推動了金鄉大蒜產業環節延伸。”金鄉縣大蒜產業園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內有各類企業50余家,6—11月份是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時期,可實現年消耗大蒜40萬噸。
創新種植體系,農民打工拿工資
正值大蒜收獲時節,金鄉縣化雨鎮曹廟村的蒜農周建民卻悶在家中打起了手機。
周建民不僅是一位地道的蒜農,還是曹廟村富硒大蒜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2017年8月份,老周將“富硒大蒜”這個村民們沒聽說過的稀罕詞帶到村里。“富硒大蒜比普通大蒜價格高一到兩倍,市場需求量較大,值得咱嘗試。”周建民挨家挨戶為蒜農們做工作,并成功說服了幾十人。
去年9月,他聯合蒜農們成立了富硒大蒜種植合作社,并申請了“三味厚”品牌商標。今年5月中旬,村里的首批富硒大蒜喜獲豐收,周建民不僅與多家大型超市達成銷售合作,還與一家全國知名的農產品電商企業簽訂了供銷協議。
富硒大蒜只是金鄉縣構建大蒜新型種植和經營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鄉縣采取多種方式,變一家一戶的分散式規模化為集約式規模化種植。華光集團、成功集團等20余家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35萬畝標準綠色大蒜種植基地、2萬畝有機大蒜種植基地。農民不僅有了穩定土地流轉收入,還可以拿出大部分時間到企業打工,人均年工資收入4萬元左右,全村年人均純收入接近3萬元。
蒜農在收貨大蒜。
給蒜薹買保險,低于2.6元能理賠
自2015年以來,金鄉縣、商河縣陸續推出了大蒜目標價格保險。商河白橋鎮的蒜農們在蒜薹快上市之前給白蒜薹買上了保險,這是種了幾十年大蒜以來的頭一年。“以前聽說過金鄉的大蒜有保險,但是我們一直也不知道怎么能入,今年能入了,但是我們只能入蒜薹的。”村民張峰說。
蒜薹每畝保險金額為1200元,保險費率7%,保險費為84元,其中農民自交33.6元,剩余的由省、市、縣財政按比例給予補貼。在保險期間內,當保險蒜薹的實際價格低于2.6元/斤的目標價格時,將發生理賠。不過,理賠并非以每斤差價乘以每畝產量,而是以1200元×(2.6-實際價格)/2.6。如果實際價格是1.5元,根據公式計算農戶每畝能得到507.69元的理賠。
“省里從2015年開始把大蒜列入目標價格保險的品種,之前幾年蒜薹和大蒜的價格不低,所以農戶們入保不太積極。今年預感到價格會低,入保更積極。我們向省里申請了10萬畝的蒜薹目標價格保險得到了批復,現在有93500多畝入保。”商河縣蔬菜辦的工作人員說,商河的試點是針對蒜薹,所以還不能給大蒜入保險。
大數據種蒜還有多遠?
除了買保險,深加工,種蒜怎么變得更科學,怎么能賣得更精準?
在2016年10月,國家農業部印發了《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建設包括大蒜、生豬在內的8類農產品單品種大數據,力爭到2019年底,實現數據共享取得突破,地方各級農業部門內部及涉農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機制初步形成,省級農業數據中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部省聯動、數據共享取得突破。同時,建成若干單品種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并在引導市場預期和指導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其中的大蒜試點就在山東。圍繞大蒜生產、科研、消費、倉儲、流通、進出口等環節,加強數據采集和分析發布,形成具有權威性的大蒜數據采集和發布平臺,引導大蒜生產和市場平穩運行。
山東省農業信息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山東省推進農業大數據運用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中明確,到2020年時將完成制定地方農業大數據標準,建設40個縣級農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基地和60個農業大數據采集重點,建成山東省農業大數據交換管理中心,實現各農業專業應用系統互聯互通、各農業專業大數據共建共享和省市縣一站式服務,可面向全省提供農業大數據的跨專業查詢服務、可視化決策服務以及跨專業的實時數據集成服務,其中就選擇大蒜、生姜等單品種進行大數據共建共享應用試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姬生輝 朱熔均 王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