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廣播電視報
2018-11-07 16:41:11
煙臺籍詩人藍藍
如果有可能,我愿回故鄉(xiāng)煙臺度過余生
——獨家專訪煙臺籍詩人藍藍
2018年11月9日——11日,“2018煙臺芝罘灣詩會”將隆重開啟。作為中國東部規(guī)模最大的詩會,詩會將邀請多多、王家新、陳東東、藍藍、燎原、王夫剛、杜立銘、王峰等眾多大牌詩人、詩評家參會,與煙臺和澳門的詩人一起為中國最藍的海灣“芝罘灣”,澎湃出最為浪漫的詩意。在即將赴會的眾多著名詩人中,藍藍對煙臺有著難忘的記憶和兒時故事,近日,記者采訪了詩人藍藍,聽她講述與煙臺難得的緣分,以及對此次“2018煙臺芝罘灣詩會”的期待。
藍藍,原名胡蘭蘭,著名詩人,出生于山東煙臺,現(xiàn)居北京。先后出版有《含笑終生》、《情歌》、《內(nèi)心生活》、《睡夢睡夢》、《從這里,到這里》、《身體里的峽谷》、《釘子》、《歌聲之杯》、《唱吧,悲傷》等詩集10部,散文集7部、童話和童詩集等7部。作品被譯為十余種語言在國外發(fā)表。曾獲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宇龍詩歌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袁可嘉詩歌獎、天問詩歌獎等。
雖然長期定居于北京,但藍藍卻是從煙臺走出去的。藍藍出生在芝罘區(qū)大沙埠,童年時光也是在這里度過的,芝罘留下了她兒時最美麗的記憶。因為父親是軍人,后來她和母親一起隨軍,跟著父親到河南居住了好多年,現(xiàn)長年居于北京。每當提到煙臺,藍藍都會從內(nèi)心翻涌出無限溫暖的情感,她還記得十幾歲時自己隨母親回煙臺省親,火車一路從河南開往煙臺,剛進龍口,就激動得留下了眼淚。“不管在外面居住還是漂泊多少年,煙臺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是我的根,是我人生的第一步,它哺育了我的童年,煙臺的山、煙臺的海、煙臺的一草一木,我兒時所有對世界的認識都從這里開始,煙臺住在了我的靈魂里。”
雖然長年在北京工作,但藍藍對家鄉(xiāng)煙臺特別是芝罘的歷史和文化有著頗深了解,芝罘的很多歷史風物,都深深地刻在她的腦海里。“芝罘的白石村,有著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那里是我童年經(jīng)常走過的地方,也是最早出現(xiàn)人類文明的地方;芝罘島秦始皇東巡時經(jīng)過了那里,也是我兒時常去海釣的小島;煙臺山更是我小時候常去玩耍的地方,那里的燈塔曾給童年的我?guī)頍o限幻想,它一閃一閃的燈光給無數(shù)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指明了方向,帶他們安全回家;海邊的煙臺領事館建筑群也是我們小時候常去觀瞻的文化風景,那是全亞洲現(xiàn)存最大的近代領事館;煙臺從1861年開始還有著悠久的開埠歷史,它是中國以陸地為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國家向世界開放的標志,所以我相信,煙臺人以及煙臺文化比一些中國內(nèi)陸城市更包容……”對于兒時在煙臺的足跡和芝罘的歷史文化,藍藍侃侃而談。
談起煙臺的美食,藍藍更是感慨頗多。“母親這邊的好多親戚都一直居住在煙臺,每次我們回煙臺,小姨大舅他們都會端上成盆的海鮮,螃蟹、爬蝦、扇貝應有盡有,這些鮮美的味道在外面真的品嘗不到;還有家鄉(xiāng)的水果,煙臺蘋果、萊陽梨,因為太早離開煙臺,還記得有一年,在河南的母親因為思念煙臺水果竟然掉了眼淚。”母親的情緒藍藍最能感同身受,煙臺對于他們來說,有著血肉之情。
此次受邀參加“2018芝罘灣詩會”,藍藍十分期待。她說,文化和科技在一個城市的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詩歌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相信“2018芝罘灣詩會”必將在芝罘乃至煙臺的文化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前不久我剛受邀參加了雅典第四屆國際詩歌節(jié),詩歌節(jié)在一個小島上舉行,這個島在《荷馬史詩》里被稱作是奧德修斯的故鄉(xiāng),曾經(jīng)有許多著名詩人都為這個島作過詩,現(xiàn)在這個島在西方文學里已經(jīng)成為故鄉(xiāng)的代名詞,許多做西方文化和哲學研究的人都回去這個島看看,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文字的記載對一個地方會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這個影響甚至是世界性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煙臺、我們芝罘能夠意識到文化在文明傳承中的重要性,那么此次詩會以及今后的一些筆會等文化活動肯定會對煙臺、對芝罘的發(fā)展大有好處。”藍藍說。
“此次芝罘灣詩會邀請的多多、王家新等國內(nèi)著名詩人來煙,與咱們煙臺的詩人們相互交流,他們也定會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創(chuàng)作視角介紹給咱們當?shù)氐脑娙藗儯瑢τ跓熍_詩歌界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據(jù)我了解,詩人多多和王家新本身又都很喜歡大海……”藍藍說,她相信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大詩人們來說,芝罘之行一定會在他們的人生足跡中留下獨特一筆。
離開煙臺很多年,藍藍說,這些年每次回到煙臺,她都會去海邊走一走,退休后,如果有可能,她愿意回煙臺度過余生,“這樣我的人生才圓滿”,藍藍哽咽著說。帶著對故鄉(xiāng)煙臺的掛念,這些年,藍藍創(chuàng)作了許多關于故鄉(xiāng)、關于大海、關于親人的詩歌,其中有一首《姥姥》還曾被“華語樂壇教父”李宗盛先生改編為歌曲公開發(fā)表。為了助力此次“2018芝罘灣詩會”,藍藍特別準備了一首詩歌《海之書》,將在詩歌晚會上親自為大家朗誦,我們拭目以待。
采訪 王浩蓉 整理 煙臺廣播電視報記者王茜
關于海的詩
藍藍
大海麥田
我在兩座島之間長大。
每到晨昏之時,
它們就把自己劃向?qū)Ψ健?/p>
我的愛,大海上一壟壟麥田
是你播種的吧。
那脫了硬殼的籽粒,深知磨盤
沉靜的歡喜。
波浪
起風了。
大海開始拉它起伏的
藍色手風琴。
親愛的伊亞
火山,大海。
壯麗的日出日落。
這些有力的事物
就是美的存在——
為了讓我幸福地變成
美而無力的人。
哥特蘭島的黃昏
“啊!一切都完美無缺!”
我在草地坐下,辛酸如腳下的潮水
涌進眼眶。
遠處是年邁的波浪,近處是年輕的波浪。
海鷗站在礁石上就像
腳下是教堂的尖頂。
當它們在暮色里消失,星星便出現(xiàn)在
我們的頭頂。
什么都不缺:
微風,草地,夕陽和大海。
什么都不缺:
和平與富足,寧靜和教堂的晚鐘。
“完美”即是拒絕。當我震驚于
沒有父母、孩子和親人
沒有往常我家樓下雜亂的街道
在身邊——這樣不潔的幸福
擴大了我視力的陰影……
仿佛是無意的羞辱——
對于你,波羅的海圓滿而堅硬的落日
我是個外人,一個來自中國
內(nèi)心陰郁的陌生人。
哥特蘭的黃昏把一切都變成噩夢。
是的,沒有比這更寒冷的風景。
給一座海島
傳說和歌。
一個尋找的地址。
你石頭的綠臉在水波中浮現(xiàn):
——為了使人看到海。
仿佛琴聲擰緊了你。
仿佛修辭中美的不夠。
一個不真實的地方就要被海風吹走——
倘若沒有在馥郁灌木深處
出入的野貓
沒有破敗的老屋潮濕墻上的青苔。
但在這首詩中,一個外鄉(xiāng)人
將隔著遺忘被你第一次看見。
坐在海邊的女子
坐在海邊的少女,甜蜜的雙唇。
(山野閃開一條小路,赤裸的少年來了。)
坐在海邊的女子,發(fā)燙的雙唇。
(金色的胸膛。金色的大腿
刮起了一陣晨風。)
坐在巖石上悲傷的女人,熄滅的雙唇。
(念誦佛號的僧人來了。)
摘扁桃的老婦挎著籃子來了
帶走了他們。
精衛(wèi)填海
我知道這沒用。大海無邊無際,
也沒有底。
但生命用于無用之用
原是世界的道理。
況且編故事的人是個道德家,
贈予我不諳人事的少女身份。
但凡有點兒常識的人都會明白:
一個人死了,而我活著。
否則不能解釋這填海的荒謬。
所以我必須脫下人的形體,
就像一個死人脫下她的活。
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了,我是一只鳥
然后會是一塊石頭
在荒謬和自由中繼續(xù)活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