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wǎng)
2022-04-11 10:08:04
原標題:濱州市人民醫(yī)院抗“疫”日記:抗疫必定有我,抗疫不只有我
來源:濱州市人民醫(yī)院官微
濱州市人民醫(yī)院抗“疫”日記:抗疫必定有我,抗疫不只有我
發(fā)布時間:2022-04-11 09:37:50 229 來源:濱州市人民醫(yī)院官微
我的抗疫日記
2022/4/10
今天是我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wù),來到隔離酒店的第五天,也由此,我第一次完整地接觸到疫情中的這座城市。閑暇之余,我想用文字記錄下我的抗疫日常,在紙和筆的摩挲中讓自己揉皺的心打開一個小角,輸出那些忙碌而又無比珍貴的往常。
沖在前:勇做“排頭兵”
我的肩上是責任,我的背后是人民。
2022年3月11日,我市報告2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2例感染者均在我院核酸檢測中發(fā)現(xiàn)。當晚,我作為一名男護士,毅然決然地報名赴往核酸檢測點,與我相伴的,是一根根棉簽,一張張登記表。我想,普通人如你我,也許不能奮戰(zhàn)一線,卻依然能以自己的力量抗擊疫情,融匯暖流,匯成星海。
3月23日,我接到院領(lǐng)導關(guān)于是否愿意前往西院區(qū)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yī)院從事防疫工作的詢問,沒有任何思考便毅然決然地答應(yīng)了,第一時間向單位領(lǐng)導如實報告相關(guān)情況后,我撥通了父親的電話,那時,我的家鄉(xiāng)陽信還處在陰霾壓抑的日子里,保護好自己,是那通電話最后一次的心照不宣。話別父母,背上行囊,志愿者服務(wù)車隊把我和十九名同事送往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最前沿,一路顛簸,途中的疲憊,動搖不了我們必勝的信心。
家與國:上陣父子兵
3月24日凌晨2點,我父親作為陽信縣人民醫(yī)院急救中心120志愿者送來了病人,我們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完成了相見,這場特別的交接儀式以兩人隔著防護屏揮手致意作結(jié),只一句“回去路上開車慢點”,一句“兒子,做好防護”。此時的防護裝備變得異常沉重,分不清是汗珠還是淚水在護目鏡上打轉(zhuǎn)。防護服里凝聚眾志成城的星火,走廊的倒影里流淌出堅守與信仰的銀河,從茫然到篤定。
疫情之下,我們并肩作戰(zhàn),逆行而上,我很慶幸,也很驕傲,我和父親都是匯成漫天星河的點點星光。
我和他們:平凡造就偉大
來西院區(qū)之后,從幾個小時的培訓中了解了病房的護理流程,院感防控老師手把手教我穿戴防護用品,并不厭其煩地強調(diào)操作流程重點。當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的那一刻,深感責任重大,我已不是一名普通的醫(yī)護人員,而是一名守衛(wèi)人民健康的衛(wèi)士。穿好“戰(zhàn)服”后,我們便會按醫(yī)囑執(zhí)行輸液、采血、采咽拭子,消毒,院領(lǐng)導會在旁監(jiān)督并檢查每個人的執(zhí)行情況,再三叮囑注意事項,我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我們也要對病房進行清理,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和心理疏導,緩解情緒。每天按時為不同樓層的隔離人員分餐、送餐、回收生活和醫(yī)療垃圾,為有特殊需要的病人統(tǒng)計、配送物資,為行動不便的臥床患者清理大小便。
與包裹在防護服里的同事一起,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項工作,完成工作時,防護服里的衣服也已濕透,口罩將臉壓得生疼,額頭和鼻子被勒出一道道紅印,倒春寒的冷,讓大家都瑟瑟發(fā)抖,但我們從未想過退縮,每一個平凡的我們,都在迎風而行!
致防護服里的你們
在西院區(qū)工作的日子里,許多感人的場景,總能讓我感觸頗深。有一家人聚集性發(fā)病,也有孤身一人被隔離在這里進行治療,他們既憂傷、自責,又焦慮、恐懼,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耐心地開導、安慰他們,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在疫情時代,我看到了這座小城里的各種人,我看到了他們的生活,看到了口罩和各種防護的背后,是和藹的面龐和溫柔的言語,也看到了他們熱情和溫暖的心。其中,病房里的一個小女孩給我們留下的承載著厚厚心意的一紙賀卡,化作寒夜里的一股暖流,讓我們渾身充滿干勁!
抗疫必定有我,從穿上這身白衣起就被賦予了光榮的使命,就意味著必須要彰顯責任擔當,在危難時敢于挺身而出。抗疫不只有我,還有所有的醫(yī)務(wù)人員,社會上的志愿者,愛心人士……疫情當前,他們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致敬抗疫中每一位竭力發(fā)光的超級英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