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6-30 21:57:06
原標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任洪波教授團隊采用雙鉗道內鏡成功為腫瘤患者解除病痛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任洪波教授團隊采用雙鉗道內鏡成功為腫瘤患者解除病痛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新愛 通訊員 王曉亮 高潔 德州報道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任洪波教授團隊運用消化內鏡技術成功為一名胃底黏膜下腫瘤患者實施切除手術,此次手術首次應用雙鉗道雙彎曲內鏡,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
據了解,57歲的劉先生(化名)不久前行胃鏡發現胃底黏膜下腫物,大小約1.5cm,消化內科醫師結合CT及超聲內鏡結果,診斷病變傾向于良性腫瘤,但是存在惡變傾向,遂建議患者進一步治療切除病變。任洪波教授團隊對患者進行了充分的術前評估,在詳細對比了外科手術與內鏡下治療的優缺點后,患者首選全身麻醉狀態下行內鏡下微創治療。
術中任洪波逐層剝離腫物,手術進展非常順利,在腫物即將剝離完成時,病變突然翻入腹腔搖搖欲墜,一不小心將“掉”入腹腔,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需要再次行外科手術撈取“逃逸的腫物”,無疑會明顯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治療費用。雖然術前已預料該情形,也提前采取預防措施,于瘤體上固定牽引夾,但腫瘤質地堅硬且光滑,反復嘗試用鈦夾+牙線輔助將瘤體牽拉回胃腔,均未成功。這時任洪波及時更換雙鉗道內鏡,于一內鏡孔道送入異物嵌固定瘤體,將其緩慢拉回胃腔,然后另一孔道送手術器械繼續剝離病變,快速切除剩余黏膜并完整送檢,此次雙鉗道雙彎曲內鏡的登場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解決了普通內鏡一次只能應用插入一個器械的問題。
雙鉗道內鏡是以內鏡下治療為主要用途的治療用內鏡,配備了大鉗道和常規鉗道,其中大鉗道適應粗而有力的治療器械的插入,小鉗道端部有抬舉器,可以調節插入器械的方向。雙鉗道可同時插入不同的治療器械,猶如“雙手”協調操作,既可減少術中器械的更換頻率,又能克服單腔道內鏡“單手”操作在內鏡下治療時的許多不足,成為內鏡醫師強有力的輔助手段,為推進醫院“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四級手術優先化”的理念助力。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消化內鏡室成立于1984年,距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截至目前具有內鏡操作資質的醫師有29人,現在運行有奧林巴斯290主機5臺,賓得主機4臺,胃鏡23條,腸鏡24條,十二指腸鏡2條,放大胃鏡2條,超聲內鏡主機1臺,超聲內鏡1條,治療胃鏡2條,治療腸鏡1條,經鼻胃鏡1條,雙鉗道雙彎曲胃鏡1條,小腸鏡1條。近年來,在消化內科執行主任朱黎英的帶領下,消化內科醫師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精益求精,為廣大德州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