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12-21 17:36:12
原標(biāo)題:于殿作:騎行萬里送烈士“回家”
來源:煙臺市融媒體中心
原標(biāo)題:于殿作:騎行萬里送烈士“回家”
來源:煙臺市融媒體中心
在萊陽有這樣一位老人,為了找到父親的安葬地,退休后騎著摩托車,靠著紙質(zhì)地圖走了四個省份,終于找到了安置父親的烈士陵園。更令人動容的是,他不僅找到了自己的父親,還將一百多位膠東籍烈士的信息帶了回來,并將它們一一“送回家”。他就是萊陽市化工機(jī)械廠退休職工于殿作。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于殿作的父親犧牲在淮海戰(zhàn)役中,長眠異鄉(xiāng)60多年,于殿作和家人一直不知道父親的安葬地,這始終是壓在他心里的一塊石頭。為了把父親接回“老家”,退休之后,七旬老人騎著摩托車踏上了“尋父”之路。
于殿作告訴記者,他3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去參軍了。一年后,戰(zhàn)場上傳來了父親犧牲的消息。在于殿作的成長過程中,他對于父親的印象,就是烈士證上的一個名字。尋找父親,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
2015年的夏天,于殿作踏上了尋找父親安葬地的旅程。他騎著摩托車,從萊陽出發(fā),靠著紙質(zhì)地圖走過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個省份,找遍了十幾個烈士陵園,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終于在河南陳官莊烈士陵園找到了父親的墓碑。“陳官莊烈士陵園是為紀(jì)念淮海戰(zhàn)役第三階段陳官莊地區(qū)殲滅戰(zhàn)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其內(nèi)安置了很多膠東籍的烈士,我在那里一個一個的烈士墓尋找,找了兩天,終于找到了父親的墓碑。”找到了父親的安葬地,于殿作跪倒在地哭得一塌糊涂。
雖然了卻了半生的心愿,然而在尋找烈士的道路上,于殿作卻并沒有停下腳步。尋找父親的過程中,于殿作每到一個地方的烈士陵園,都會在陵園的墓碑上尋找膠東地區(qū)烈士的信息,并用相機(jī)拍下來,一共收集了100多位家鄉(xiāng)在膠東的烈士信息。為了讓烈士與親人團(tuán)聚,于殿作每天早上5點多出發(fā),晚上再返回萊陽,經(jīng)常一天就要行駛幾百公里,風(fēng)餐露宿、無功而返是常有的事。三年多時間,于殿作行駛了一萬多公里的路程,萊陽、海陽等地的烈士信息均已送回了烈士故鄉(xiāng)。
YMG全媒體記者 董健
通訊員 趙永輝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