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12-30 11:09:12
原標題:蘋果少種32萬畝,果農每畝多賺400元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蘋果少種32萬畝,果農每畝多賺400元
來源:大眾日報
煙臺做好“加減法”,換來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蘋果少種32萬畝,果農每畝多賺400元
□記者 都亞男 董卿
邢金鈺 報道
本報煙臺12月29日訊 “我種的陽光娃娃‘雪蘋果’每斤15元到20元,現在市場供不應求。”今天,回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周靖凱告訴記者,元旦前,蘋果兌換卡券賣得格外火爆,今年五六十萬斤“雪蘋果”已基本賣完。
周靖凱說,“雪蘋果”是晚熟品種,因在漫天飛雪、晝夜溫差大的冬季采收得名。該品種果肉細膩、清香甘甜,受到消費者歡迎。
煙臺蘋果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14年,品牌價值高達152.94億元。雖然“霸榜”多年,但“人老、樹老、品種老”的“三老”難題,長期困擾著煙臺蘋果產業發展。同時,省內外蘋果產業各路“新秀”的崛起,也給煙臺蘋果產業帶來了沖擊。
痛定思痛,2020年開始,煙臺啟動實施蘋果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掀起一場“蘋果革命”。向規模要效率,向品種要市場,向技術要收益,煙臺聚焦“老齡果園升級、優品選育革新、園區改造示范”三方面發力。
“三年來,我們共改造老劣果園132萬余畝。目前,全市蘋果種植面積248萬畝,較改造前下降32萬畝;畝均收益達到8400元,較2019年提高了約400元。”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晨光介紹。“減”了老劣果園,“加”了果農收益,煙臺用一套“加減法”,給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棲霞市官道鎮大解家村楊金旭家的12畝果園,就得益于這場“蘋果革命”。“改造以后,雖然畝產量少了兩三千斤,但蘋果質量上去了,售價也高了。同時,套袋、施肥等成本隨著果樹減少降了下來。”楊金旭說。
這幾年,大解家村的圣杰果蔬專業合作社里,不少專家、技術員來給果農上課,介紹新品種,講授果園管理技術等實用知識。楊金旭學著在自家果園里做起了“加減法”:“眾成一號”“愛妃”等新品種紛紛上陣,老果樹“隔一棵砍一棵”“隔一行砍一行”。這套“加減法”,讓老楊減了成本、增了效益。
楊金旭的果園,是煙臺這場“蘋果革命”的一個縮影。經過三年改造,如今的煙臺蘋果產業已是“大變樣”:老齡果園面積僅占總種植面積的1/7,盛果期、中年期果園占比達六成以上;蘋果品種由原來的紅富士“一家獨大”轉為多樣化發展,優系“富士”面積占比增至63.6%,“早中晚”品種供應更加均衡;累計建成高標準示范果園300余處,新建園100%栽植新優品種……
“今年,我們又啟動了新一輪煙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目的就是把‘土特產’文章做深做活,持續塑造蘋果產業發展新優勢。”吳晨光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