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6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近期,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民生無小事》節目持續關注了一起鄉村醫療爭議事件,此前報道“菏澤曹縣一村衛生室被曝銷售"三無"膏藥 患者花費3500元病情反加重”中提到,菏澤曹縣磚廟鎮孫高莊衛生室醫生張某某向聽眾范女士推銷所謂“自配膏藥”,聲稱可治愈其父親骨膜磨損無需手術,并禁止使用其他藥物。范女士花費3500元后,父親病情反而加重,最終仍需手術。節目播出后,曹縣衛生健康局介入調查,目前范女士已收到全額退款。然而,針對群眾關心的藥品采購渠道是否正規等問題,曹縣衛生健康局姚同志并沒有正面答復欄目組。(以下為《民生無小事》節目錄音)
曹縣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姚同志在《民生無小事》直播中證實,磚廟鎮孫高莊衛生室為公立村級醫療機構,涉事醫生張某某持有執業醫師證。對于為聽眾推薦的爭議膏藥,姚同志調查后稱其為“貼敷的東西”,是一種商品,產自菏澤單縣某廠家,有固定來源和合格證,并非張醫生自稱的“自配膏藥”,對于該“商品”能否在衛生室銷售,姚同志稱“銷售問題歸市場監管部門(藥監局)管”。然而根據范女士反映的情況,該產品被醫生張某某作為治療手段推銷給患者,并聲稱能夠替代正規醫療,實質上已構成診療行為的一部分。
直播中,主持人反復詢問“村衛生室是否只能從鎮衛生院統一采購藥品”、“能否私自外購藥品”時,姚同志多次表示“不能確定”、“暫時不能解釋”,僅稱應“由屬地一級衛生院負責藥品購銷”,具體執行標準不確定。而對于范女士反映的醫生張某某承諾療效、禁止用其他藥物、不開處方、不提供票據的行為是否違規,姚同志回應“馬上調查”,未給出明確說法。
一次媒體監督推動了個案退款,但曹縣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暴露的認知模糊和監管短板更值得警醒。村衛生室作為農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其藥品采購、診療規范直接關系百姓權益。群眾期待監管部門不僅能“事后處理”,更能“事前厘清規則、事中嚴格監管”——例如明確村衛生室藥品采購的合規渠道,杜絕“模糊地帶”;規范處方、收費憑證等基礎診療流程,期待曹縣衛生健康局能對同類問題展開排查,從細節處筑牢基層醫療信任。
后續進展《民生無小事》將持續關注。若您在生活中也遇到急難愁盼的問題,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民生無小事》節目隨時為您服務。24小時新聞熱線:0531 - 85852566;您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民生無小事FM96”,留言(格式:時間+地點+事件+訴求+電話)反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