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經濟廣播
2025-06-23 18:17:06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 記者 張晶 王家佳)全方位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是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的治本之策。為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防非拒非的意識和能力,2025年6月,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部際聯席會議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宣傳月活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各金融監管局、金融機構聚焦風險易發多發領域和重點易感人群,推出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系列活動,加強以案示警、以案說法。
非法金融活動有何危害?非法金融活動有哪些常見手段?如何遠離非法金融活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記者采訪了山東金融監管局打非處副處長、二級調研員董波。
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記者:非法金融活動有哪些危害?
山東金融監管局打非處副處長董波:非法金融活動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虛假宣傳、非法放貸、地下錢莊等,這些活動往往披著高收益、低風險的外衣,實則暗藏巨大風險。它們不僅可能導致金融消費者遭受巨額經濟損失,還可能破壞金融市場穩定,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記者:非法金融活動有哪些常見手段?
山東金融監管局打非處副處長董波:(一)承諾高額回報。非法金融活動往往以遠超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率吸引投資者,如“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高達XX%”的虛假承諾。
(二)編造虛造項目。通過夸大公司實力、虛構項目背景、偽造政府批文等手段,制造虛假繁榮景象,引誘消費者投資。
(三)虛假宣傳造勢。聘請明星名人站臺,在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發布廣告,報刊上發表專訪文章,制造虛假聲勢。
(四)利用互聯網平臺。借助網絡社交平臺、手機APP等新媒體渠道,進行跨地域、廣覆蓋的非法金融活動宣傳,增加其隱蔽性和傳播速度。
(五)非法集資與傳銷結合。將非法集資與傳銷模式相結合,通過發展下線、層層返利的方式,迅速擴大集資規模。
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記者:金融消費者該如何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山東金融監管局打非處副處長董波:(一)增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者應保持理性投資心態,提高信息甄別能力,不輕信高息誘惑,不盲目跟風投資。
(二)核實機構資質。在參與金融活動前,務必核實相關機構是否具備合法經營資質,如查看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
(三)了解產品信息。對金融產品進行充分了解和風險評估,關注其收益與風險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資。
(四)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透露個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五)及時舉報非法行為。國家鼓勵對涉嫌非法集資行為進行舉報,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
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是每個金融消費者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們共同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遠離非法金融活動的誘惑和陷阱。
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記者:近期,社會上一些不具備金融業務資質的經營主體,通過偽造許可證方式騙取公眾信任,開展非法金融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金融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正規合法金融機構?
山東金融監管局打非處副處長董波:金融業屬特許經營行業,未經依法批準,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經營金融業務。
(一)開展金融業務應嚴格依法持證經營。根據相關法律及《銀行保險機構許可證管理辦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21年第3號)的規定,許可證為金融監管總局(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授權的派出機構依法頒發的準許銀行保險機構經營金融業務的法律文件,包括金融許可證、保險許可證及保險中介許可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轉讓、出租、出借。銀行保險機構開展金融業務,必須依法取得許可證,并在營業場所顯著位置或相關網絡平臺進行公示。
(二)充分利用官方渠道查詢核實許可證信息。金融監管總局一直以來向社會公眾全面依法披露所監管銀行保險機構的許可證信息,消費者可登錄總局許可證信息查詢系統(網址:https://xkz.nfra.gov.cn/)進行信息核實,審慎判斷相關經營主體是否具備金融業務資質。查驗后如仍存疑問的,可進一步向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或有關銀行保險機構咨詢。
(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請廣大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業務,自覺抵制無資質或偽造資質經營主體,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偽造金融領域許可證行為涉嫌構成犯罪,如發現偽造許可證相關違法犯罪線索或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反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