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6-26 14:35:06
原標題:山東威海:5A級景區旁的“5A級”文化站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威海:5A級景區旁的“5A級”文化站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孩子們在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參加活動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6月10日,位于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峰北路41號的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居民正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帶領下學習剪紙。不遠處,國家5A級旅游景區華夏城人潮涌動,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正值暑期旅游旺季,許多游客散步時不經意間走進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在打卡拍照的同時,體驗一把當地的公共文化服務,感慨生活在這里的愜意。這家5A級景區一旁的綜合文化站,被很多人稱作“也有著5A級標準”。
01一年四季有陽光
嵩山街道居民李桂瀅老人喜歡曬太陽,她常在春天或者冬天的午后,坐在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門前,與同樣上了年紀的三五老友聊天。她們喜歡這兒,覺得文化站熱熱鬧鬧,有人氣、有陽光。
對于嵩山街道的居民而言,文化站承載著老中青幼四代人的日常。為此,街道將文化站打造成復合型文化空間,推動文化服務從普惠性向精準化升級,孵化培育覆蓋全齡、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項目。
比如,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通過引入“紅色合伙人”,打破政府包辦的思維,通過契約化合作,創新引入社會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項目共建,有效激活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成為環翠區乃至威海市撬動社會資源參與基層治理的有益探索。
過去幾年,在文化站參與非遺體驗等文化活動,已成為嵩山街道居民創造共同經歷、實現情感共鳴的平臺。
02在家門口享受品質文化生活
“作為文化站的常客,文化活動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嵩山街道向陽社區居民李敏告訴記者,她在文化站定期參與書法、舞蹈和手工技藝課程,既提升了自己的藝術修養,也見證了社區其他居民的進步。
對于嵩山街道而言,綜合文化站是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的核心樞紐。嵩山街道相關負責人認為,“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應該包括幾個含義——生活設施更完善的“圈”、生活服務更多元的“圈”、生活環境更宜居的“圈”。
比如,向陽社區居民主要由當年老城區的拆遷戶以及外地落戶居民組成,是典型的新老混居小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美好社區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嵩山街道文化站通過科學規劃,精心布局站內三層空間,設置文體多功能室、烘焙室、城市書房、影像工作室等,滿足了居民閱讀學習、藝術創作、技能培訓、文藝展演等各種現實需要。
同時,嵩山街道深度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將文化站打造成特色文化地標。發掘和吸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文藝骨干等社區文化能人200余名,孵化出“孫憲工作室”等新媒體創作隊伍、“宋廣剪紙”等非遺民俗隊伍10余支,常態化開展攝影教學、民俗展演等活動,累計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
2021年,由嵩山街道新老攝影愛好者共同組建的嵩山耀輝影視文化傳播中心,以本土故事為藍本創作的院線電影《村頭村尾》,榮獲中宣部2022年度“電影精品項目”及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成為新老居民文化共融的典范。
03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
嵩山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員王帥認為,文化工作肩負著傳承文明、凝聚精神、引領風尚的重要使命,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深層力量。作為基層文化建設的踐行者,應當始終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核心理念,通過創新文化供給模式,打造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品牌。
王帥的認知,也代表了嵩山街道對基層文化工作的態度。近年來,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堅持以活動聚人氣、以品牌樹形象、以服務暖人心。其以群眾需求為核心,堅持“居民生活缺什么補什么”“居民最需要什么建什么”的思路,孵化培育了“木趣漆妙”非遺體驗、“琴暖銀齡”電子琴班等多個藝術品牌,讓居民就近享受高品質文化生活。
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打造的“小蝸牛”假期托管課堂,有效緩解了雙職工家庭看管難的問題。同時,文化站與專業機構合作,每周于城市書房舉辦“悅讀”親子讀書會等青少年服務項目,為品質文化生活圈注入新的活力。
山東財經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邢楠楠認為,嵩山街道綜合文化站的成功實踐,是“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理念在基層的生動體現。其通過構筑高品質空間、打造特色品牌、創新運營機制、深耕文化融合,不僅極大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更在破解社區治理難題、促進城鄉融合、培育文明風尚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嵩山路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