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5日訊 疾風知勁草,風雨見擔當。全力對沖外需的不確定性,山東拓市場、增動能、強保障。今年,山東將組織370場以上境外展洽活動,其中,超六成面向新興市場。1-4月,全省實現進出口1.13萬億元,同比增長7.6%,高于全國5.2個百分點。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9.2%,占比63.7%。
濟南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劉賽告訴記者:“對非洲、阿拉伯聯盟、中亞五國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實現30%以上的快速增長。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下,山東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動‘萬企出海 魯貿全球’,有力地增強了自身外貿的韌性。”
因地制宜培育外貿新動能,今年,山東圍繞機械設備、汽車配件等8大優勢產業,遴選優質企業組建“山東外貿優品庫”。依托易運盈等數字營銷服務平臺,入庫企業精準觸達全球采購商,解決了產品出海渠道窄、品牌弱的難題。目前,已有3000多家企業申報入庫。
易運盈(山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安琪告訴記者:“依托我們的智能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可為我們平臺企業提供從詢盤、多渠道獲客到市場開拓、貿易代理等一站式服務,推動山東制造高效走向全球。”
物流通道是開放的基礎支撐,山東加快構建陸海空域全方位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海上外貿集裝箱航線260條,居北方港口首位;國際公路運輸(TIR)持證企業數和發運量均居全國第一;中歐班列不到6年累計開行突破10000列,全國用時最短。近日,山東中歐班列第4個海外集結中心——東南亞集結中心在老撾萬象成立。
山東高速齊魯號歐亞班列運營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云鵬說:“以老撾為支點,深度開發境外市場,采取班列運輸、多式聯運等多種方式,構建雙向物流通道,輻射東南亞新興經濟體,成為山東中歐班列打造南向國際運輸走廊的核心節點。”
深化制度型開放改革,是今年山東“新春第一會”提出的十項重點改革之一。錨定目標,山東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聚焦投資貿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創新等領域開展改革探索。作為改革的前沿陣地,上合示范區已推出118項制度創新成果,帶動山東與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額年均增長20.7%;山東自貿試驗區的221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隋斌說:“放大啟運港退稅、金融改革、跨境電商等政策優勢,建設運營青島西海岸國際能源自貿港暨青島自貿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積極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截至目前,青島自貿片區已累計完成內外貿易額超過3.2萬億元。”
待客如親,擦亮“選擇山東”品牌。山東以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港澳山東周等高能級平臺吸引高質量外資,全面落實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清零”措施,在做好負面清單“減法”的同時,更大力度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加法”。截至目前,全省在營外資企業1.9萬余家,23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山東投資943個項目。
山東省商務廳外國投資管理處處長孔濤說:“建立重大外資項目定期調度機制,開展“服務保障進外企”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以制度創新破除壁壘,以精準服務增強黏性,以平臺賦能鏈接世界,全力吸引高質量外資,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