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清明為何適宜放風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文 馨 唐嘉躍

2025-04-04 10:54:04

原標題:清明為何適宜放風箏?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清明為何適宜放風箏?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清明為何適宜放風箏(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問)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2025年清明始于4月4日。按古人的理解,此時氣候清爽,景色明朗,因此得名“清明”。

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古代寒食節和上巳節與清明節節期相近,宋元之后,多數地區三節合為清明一節,清明節便保留了另外兩節的習俗,如寒食節的祭掃墳墓和上巳節的春游踏青。

清明第一候的花信是桐花(見圖)?!耙缓蛲┦既A”,這里的桐指的是泡桐而非梧桐,梧桐的花期在夏季。桐花盛開時爛漫多姿,凋落后如鋪茵褥,給人春逝的聯想。

清明第二候的花信是麥花。麥花很小,沒有花瓣和萼片,只保留了花蕊,植物學上被稱為“不完全花”。

清明第三候的花信是柳花。柳花為淡黃色,花落結子成絮,柳絮為白色。東晉詩人謝道韞以“未若柳絮因風起”應對叔父謝安“大雪紛紛何所似”句,成為文學佳話。

清明時節,大地陽氣升騰,天空明澈,萬物欣榮,正是“好風憑借力”的放鳶良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古人詩句生動描述了孩子們春日嬉戲放飛風箏的場景。

追溯淵源,傳說春秋戰國時期,墨子或魯班所制作的木鳶竹鵲即為風箏的雛形。“風箏”這一名稱,一般認為產生于五代時期。其時,李鄴于宮中做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

隨著寒食節、上巳節等與清明節相互滲透重疊,放紙鳶漸成風尚,風箏“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唐代,已出現了不少吟詠放風箏的詩文。到了宋代,不僅出現了關于風箏的理論撰述,也出現了風箏作坊。明清時期,清明時節放風箏更為普及,清明節也有了“風箏節”的俗稱。

“楊柳生,放風箏”。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放風箏活動大多在清明前后進行,這固然與承襲傳統有關,但適宜的氣象條件和人們的季節性心理需求,才是其順理成章的重要條件。

清明時節,是一年中升溫幅度較大的時段。此時太陽直射點北移,加之清明氣候清爽,空中云的數量較少,我國大部分地區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增加,地面受熱快回暖迅速,熱氣上升,給風箏以“托力”。在沒有現代氣象學的古時,先民們通過對自然時令的觀察與感知,獲取了實踐經驗與智慧。清代顧祿在《清嘉錄》中說:“以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

寒冬過后,踏青戶外,也滿足了人們對春意的向往。在大自然中沐浴陽光,奔跑拉拽活躍筋骨,凝眸飛鳶舒展目力,作為放松身心的休閑活動,放風箏也符合傳統醫學的養生之道。當然,在有些地方還有以放風箏祈求好運的風俗,待風箏飛起后剪斷牽線,寓意放走霉氣。

“清明風,紙鳶沖”。飄飛的風箏如同開放在天空中的“報春花”,讓人們在親近自然中表達著對生活的憧憬,契合著緬懷追思、珍惜生命的節日主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悠長意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家國永念 精神永續

家國永念 精神永續

清明又至,狼牙山上桃花開得正艷,劉老莊82棵青松擎天而立,烏斯渾河靜靜流淌,四行倉庫西山墻上彈孔仍存……光陰流轉,當我們凝視這些承載...[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04

清明假期山東省天氣晴間多云為主

記者今天從省氣象臺獲悉,清明假期,全省以晴間多云天氣為主,4日白天東營、濰坊、臨沂、日照和半島地區局部有雷雨或陣雨;多大風天氣,森...[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4-04

清明來臨,山東各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4月2日,棗莊市市中區文化路小學學生在棗莊革命烈士陵園向無名烈士敬獻鮮花。梨花風起正清明,緬懷英烈寄深情?!?月1日,在濟南歷城革命烈...[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4-04

清明假期國鐵濟南局預計發送旅客410萬人次

4月3日下午,濟南東站迎來節前客流高峰。國鐵濟南局預計發送旅客410萬人次,日均發送8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國鐵濟南局計劃加開旅客...[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5-04-04
海報|青山埋忠骨 清明祭英烈

海報|青山埋忠骨 清明祭英烈

英靈不朽,山河永念。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清明時節,讓我們回望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挺立的脊梁,一起緬懷革...[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4-04
“永生”的“數字生命”,你能接受嗎?

“永生”的“數字生命”,你能接受嗎?

來源 4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作者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尹思源2023年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中,科學家圖恒宇為了陪已經去世的女兒丫丫度過“...[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4-04
清明時節防病養生 專家支招這樣做

清明時節防病養生 專家支招這樣做

花粉過敏高峰期,預防是關鍵清明前后,正值春季花粉過敏高峰期,許多患者出現眼睛癢、打噴嚏等癥狀。關注心理健康,科學調節情緒春季是情緒...[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5-04-0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