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山東又有新動作。
山東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推動全省鄉村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鄉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帶動農民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顯著提高,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雖然這并非山東首次發布推動鄉村富民產業發展的舉措,但此次新動作,仍對外界釋放出更多信號。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山東聚焦重點產業,提出涵蓋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發展鄉村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等六大方面20項具體舉措,聚集資源要素,培育發展動能,積極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鄉村富民產業體系。
這意味著,下一步山東將以帶動農民增收為目標,擴大富民產業輻射帶動力、提升富民產業市場競爭力、增強富民產業持續發展力。一場規模空前的鄉村富民產業發展行動將在這個農業大省鋪展開來。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業強省。無論是在吸納就業人數上,還是在產業產值上,山東農業發展的優勢都十分鮮明。在這個基礎上,著力推動鄉村富民產業發展是立足山東農村發展實際、著眼“三農”發展全局的有益之舉,亦是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縱觀過往,山東一直將發展特色農業作為重要課題來抓,著力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無論是支持多個縣實施高效特色設施農業提升行動,還是深入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提振行動,抑或是推動旅游民宿集聚區建設……山東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進全省農業“接二連三”的探索之路愈加清晰。
效果也十分明顯。2024年,山東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1.1萬家,糧油、果蔬、肉類、水產品加工能力均居全國首位;農產品出口連續26年全國第一;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總量居全國首位,85%以上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這一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7元,增長6.2%。
但山東也清晰地認識到,鄉村富民產業首先看“產業”,只有產業能經得起市場檢驗,才能帶動農民富起來。此次山東提出,要深挖“土特產”資源,省市縣梯次編制鄉村特色產業目錄和規劃,完善“13+N”培育體系,同時集聚要素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專業村鎮,構建“一縣一策”“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鄉村特色產業格局。到2027年,特色產業產值過2億元專業鎮450個、產值超3000萬元專業村700個,培育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40個。
而從這份最新發布的文件中,還能感受到山東推動鄉村富民產業發展的決心之大。山東提出,2025-2026年,省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幫扶引導資金,對10個產業幫扶弱縣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富民產業給予適當獎補;同時,通過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政策、開展“尋找鄉村振興合伙人”行動等,支持鄉村富民產業加快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