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04-26 08:04:04
原標題:掐辮子編扇子變“遺”為“金”山東新泰指尖小產業 走出鄉村致富路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道
家家" 掐辮子 ",戶戶 " 編扇子 "。在新泰市羊流鎮三洼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里,十幾個中年婦女正圍坐一圈,掐辮、剪樣、縫邊 …… 像一條配合默契的流水線,經過十幾道工序后,一根根麥秸稈就變成一把把造型精美的麥稈扇。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一把把彌漫著悠悠麥香的麥稈扇被銷往全國各地,這不僅讓作為泰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稈扇制作工藝第四代傳承人的張蓉蓉生活邁上新臺階,也帶領周圍群眾用巧手編織出了一條致富路。
張蓉蓉的這條致富路,要從2017年說起——
當年的她還在機械廠里做文員,業余時間開始自己做扇子,扇子做好后會在微信群里賣,因常在淘寶上采購配件,對淘寶比較熟悉,張蓉蓉就想是不是可以在淘寶上找到賣麥稈扇的商家,把自己制作的麥稈扇推薦給他們,從而打開自己麥稈扇的銷路?
“剛開始并不順利,麥稈扇雖然造型精美,但由于純手工制作,耗時長、成本高,一開始上架時并沒有訂單。”張蓉蓉說,為了拓開銷路,她在網上一家店鋪一家店鋪地詢問,問了幾十家后終于有一位陜西的客商看中了扇子,下了第一單,后來經過不斷的研究改進,最終得到了很多商家的認可,麥稈扇才開始打開市場。
后來憑借簡單大方的外形、輕便環保的特點,麥稈扇逐漸受到大眾喜愛,銷量也越來越多,張蓉蓉的制扇速度已達不到供貨需求。于是她便將自己的手藝無償傳授給村里的中老年婦女。“工人都是經過培訓后領活回家做,時間自由,比較適合因看孩子、接送學生、年齡太大不能上班的家庭婦女。之前沒有加工扇子的時候她們有的在家只看孩子什么都不做,沒有收入;有的就是在家掐辮子,一天掙個七八塊錢,現在加工麥稈扇最少的一天二十元左右,最高的一天一百元左右。”張蓉蓉說。
為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更多農村中老年婦女解決就業問題,張蓉蓉又注冊成立了新泰市雙宇工藝品加工廠,帶動起包括西張莊鎮、果都鎮在內的周邊十幾個村莊,為800多名農村中老年婦女解決了居家就業問題。
張蓉蓉告訴記者,2020年3月到8月,短短半年時間,共銷售扇子13萬把,線上銷售額達到200萬元左右。
“十里八鄉無閑女,家家都有掐辮人”。據清縣志記載,新泰農村掐辮子手工藝始自清乾隆年間,到現在為止已有280余年的歷史。為保護和傳承麥稈扇編織的傳統老手藝。2018年,新泰市把麥稈扇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又被列為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麥稈扇的繼承和發揚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也給麥稈扇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如今,新泰市羊流鎮及周邊鄉鎮專門從事麥稈加工的工廠有50多家,從事掐“辮子”的農村中老年婦女已達10萬余人。小小麥稈扇成為了新時代助力脫貧攻堅,融入鄉村振興大舞臺的特色“大產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