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晚報
2025-06-07 12:41:06
原標題:淄博新發現460處不可移動文物
來源:淄博晚報
原標題:淄博新發現460處不可移動文物
來源:淄博晚報
晚報訊 (全媒體記者楊秋云)6月6日,記者從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獲悉,歷經近兩年的緊張工作,淄博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普查工作即將進入全新階段。
此次普查收獲豐碩。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實地調查2699處,不僅對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2239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100%復查,更令人振奮的是,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460處,占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總量的比例高達20.54%。其中,沂源縣圈連洞遺址、沂河頭遺址,淄川區老爺洞遺址,臨淄區趙家徐姚遺址這4處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尤為引人注目,它們蘊含著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為淄博的歷史文化版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介紹,自2023年“四普”工作啟動以來,淄博市迅速響應、積極行動,市區(縣)文物工作者全力投入,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市各個區縣(功能區)。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從巍峨高山到蜿蜒河畔,300余名普查隊員以高度的專業精神,精準定位遺址坐標、高清記錄文物風貌、仔細辨析建筑年代,用汗水與智慧精心守護著城市的文化根脈。
這些重要發現備受關注。沂源圈連洞遺址發現了哺乳動物化石和大量骨頭碎片;沂河頭遺址出土石制品千余件。它們為揭秘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與遷徙提供了珍貴實證,填補了史前考古的關鍵空白。淄川區老爺洞遺址的確認,將淄河流域的古人類演化歷史追溯至距今10萬年左右,延伸了魯中地區人類演化的歷史軸線,完善了古人類活動的年代序列。臨淄趙家徐姚遺址距今1.1至1.32萬年,既是中國北方地區出土年代最早的陶器,也是國內出土早期陶片數量最多的遺址,為深入理解陶器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這些成果凝聚著文物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也成為全體淄博市民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
普查工作即將進入認定、登記、公布的新階段,淄博市將進一步深化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一方面,借助先進科技手段,補充完善“不可移動文物數字檔案”,讓文物在數字空間中煥發新生,實現永久保存與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普查成果轉化,將其融入研學路線設計、特色文創產品開發,讓文物真正“活起來”“走出去”,自然地融入百姓生活,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根據計劃,淄博將依法有序推進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登記、公布工作,強化數據質量監管,完成資源目錄編制、檢查驗收及成果發布等一系列工作,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體系,不斷提升保護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此次普查不僅是對淄博歷史文化遺產的一次系統梳理,更是一場守護城市根脈的行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