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5-06-25 14:05:06
原標題:濟寧:“文化+”賦能千行百業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濟寧:“文化+”賦能千行百業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孟一
本報通訊員 曹楠 王洪瑋
“正矢、揖讓、進退,這些射禮流程動作其實暗藏著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孩子們,請仔細看我的動作!正矢要求射手端正箭矢,象征‘正心誠意’;揖讓體現謙遜互敬的美德;而進退有度,則是為了培養規則意識……”6月14日,孔子博物館舉辦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正在精彩進行。在射禮體驗環節中,導學老師一邊耐心指導動作要領,一邊深入淺出地闡釋其中蘊含的文化深意。
“老師在課堂上講過,射是‘六藝’之一,蘊含著儒學的核心思想。當時聽得似懂非懂,如今現場體驗后才發現,‘仁’‘義’等日常行為指引原來都藏在射禮之中啊!”來自滕州的小游客孫怡然感慨道。當她明白射禮不僅僅是射箭技藝的傳授,更是通過儀式將抽象的“仁義禮智信”轉化為可體驗的行為規范時,終于深刻理解了“六藝”在古代備受推崇的緣由。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道德教化常常難以擺脫“說教式”的桎梏。如何突破這一困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社教活動、文化體驗項目、孔子講堂等新形態,科學融入學校教學、研學旅行、社區“四點半課堂”等多元教育載體,給出了“文化+青少年教育”的創新解決方案。這不僅彰顯了教育的智慧,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時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融入時代、融入生活、融入高質量發展的浪潮,才能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深諳此道的濟寧市以“八個融入”為切入點,積極推動文化“兩創”與青少年教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干部政德建設、基層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網絡建設、城市發展等領域深度融合,讓“文化+”真正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強勁引擎。
“親家母,您可別再掏了,這八萬八的彩禮俺說啥也不能收。”
“親家母,俺算服了,你們村的好風氣俺早就聽說啦。”
……
近日,兗州區顏店鎮顏家村文化廣場上,村民自編自演的小戲《彩禮風波》正在上演。村民劉永梅飾演的親家母一句“禮與其奢也,寧儉。彩禮是心意,不是面子債”,贏得臺下陣陣喝彩。
“過去村里嫁閨女,彩禮少則十萬、多則幾十萬,攀比之風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顏家村黨支部書記顏庭宣介紹,“如今,隨著《彩禮風波》等自編小戲不斷上演,再加上季文子‘布衣粗食’、司馬光《訓儉示康》教子等經典歷史故事的浸潤,‘不要彩禮要幸福’的理念逐漸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近三年來,村里已有12對新人簡辦婚禮,文明新風在這個小村落里勁吹。
今年以來,兗州區持續拓展“文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積極探索“家庭小劇場”模式。圍繞婚喪禮俗、勤儉節約、孝老愛親等主題,將傳統文化與本土藝術巧妙融合,創作出一批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揚正氣的小戲小劇,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讓移風易俗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5月31日,正值端午佳節,曲阜魯源村景區盛大開園。該景區匯聚數字光影秀、解謎式研學、沉浸式游園、實景演出等多元業態,以“文化+旅游”的全新姿態精彩亮相,讓廣大游客得以通過“明禮生活方式”與千年文脈展開對話;山東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同時在曲阜、鄒城、嘉祥等6個縣(市)設立現場教學基地,通過探索“一院六基地”的教學格局,探索出一條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干部政德的有效路徑;濟寧太白湖新區深度發掘“李白”的城市IP價值,不僅將原創“李小白”卡通形象融入馬拉松、國風市集等新興文化場景,更衍生出太白吟誦大會、青春音樂會等城市品質提升項目,城市發展軟實力顯著提升……“文化+”正持續為濟寧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效益,為旅游休閑厚植文化內涵、提升魅力指數,為城鄉社會注入正氣、凝聚發展活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