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原創
2025-07-07 15:49:07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7日訊 近日,濟南市民王女士反映,2009年,家中老人通過興業銀行購買的安聯人壽保險理財產品,到期后實際收益與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綜合年化收益率超過6%”相去甚遠,最終不到3%,差額達40余萬元。更令她不滿的是,當年辦理手續時,老人的投保單及風險提示均由銷售人員代寫,涉嫌違規操作。
銀行保險承諾未兌現,實際收益“大幅縮水”
王女士介紹,2009年,家中老人來到興業銀行歷山路支行辦理存款業務時,被銀行理財經理推薦購買了安聯人壽保險理財產品“安裕豐財Ⅲ”,對方明確承諾“綜合年化收益率超6%”,包括增額紅利3.5%、終了紅利2.5%,15年到期后收益可觀。基于對銀行的信任,老人同意購買該產品。
投保手續涉嫌違規操作,代簽保單引不滿
2024年,當保險合同期滿結算時,王女士卻發現實際綜合年化收益率不到3%,按此計算,收益比之前承諾少了40多萬元。更讓她氣憤的是,整理材料時發現,當年協議上老人的投保單及風險提示等手寫內容,均由銷售人員代為填寫。王女士認為,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了金融業務辦理的流程規范。如今,當年的業務員已離職,問題解決陷入僵局。
糾紛疑點待解答,理財需謹慎避坑
銷售人員當年如何承諾“6%收益”?是否有宣傳材料、補充條款或錄音等證據支撐?銷售人員代簽行為是否合規?興業銀行作為代銷機構是否盡到監管責任?離職業務員的違規行為,銀行與保險公司是否需承擔相關責任?能否提供歷年分紅報告及收益明細,證明資金去向與分配合理性?針對種種疑問,《民生無小事》將持續追蹤事件進展。此事也提醒消費者,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時務必親自確認風險提示及投保本人簽名,仔細核對合同條款,留存相關憑證,避免因口頭承諾或操作不規范導致權益受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