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9-03 12:18:09
編者按:前不久,受臺風“溫比亞”、“摩羯”先后過境的影響,濰坊市壽光、青州、臨朐、昌樂等地遭遇嚴重洪澇災害。連日來,濰坊地區(qū)的災情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在這危難時刻,消防官兵來了,救援隊來了,志愿者來了,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物資不斷涌來......
災區(qū)的干部群眾不等不靠,積極開展自救;消防官兵、公安干警不怕犧牲,沖在抗洪搶險一線;愛心志愿者更是無私奉獻,用愛溫暖災區(qū)。危難時刻,患難真情。洪澇災害發(fā)生以后,全省上下各級各部門全力組織抗災救災,勠力同心,共渡難關。
即日起,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將推出《抗洪搶險在一線》系列報道,記者將帶您走進災區(qū),了解最新動態(tài),聽聽抗洪救災中村民生產自救重建家園以及那些奮戰(zhàn)在抗洪搶險一線的感人故事。
齊魯網壽光9月2日訊(記者 張偉 陳銀 劉蓓 李楊)9月2日,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zhèn)清泉村65歲的吳樂懷正在地里忙著搶收大姜。吳樂懷今年種了三畝大姜,眼看著還有40天就能收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和接踵而至的洪水讓他損失慘重。
每天跑100多公里,災后跑遍70多個村進行災后指導
“像姜葉發(fā)黃的,你得抓緊收,現在收還能賣錢,再不收就全爛了。那些葉子還綠著的,建議留下,趕緊藥物干預治療。”跟吳樂懷說話的,正是濰坊市農科院特聘專家、紅河鎮(zhèn)農學博士工作站農技專家張培。
昌樂縣紅河鎮(zhèn)共有149個村,主要種植大姜、花生、大蒜等作物。這次洪澇災害,造成紅河鎮(zhèn)全部村莊不同程度受災,其中42個村受災比較嚴重。清泉村是受災嚴重的村莊之一,菜農種植的大姜幾近絕產。張培建議,抓緊種上菠菜、蘿卜等蔬菜,盡量減少損失。
洪澇災害給菜農帶來的損失,張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災后第二天,他就開始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災情。這兩天,張培開車每天要去六七個村,行程至少130公里,步行10公里。“我這臺夏利車,都當吉普車開。”張培笑著說。在他的車里,還有一個筆記本,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了災后每個村受災的情況。截至目前,他已經跑遍了小菜園、東皋營等70多個村。
張培還通過召開培訓會、微信發(fā)布指導意見等方式,幫助受災村民科學合理地開展自救。截至目前,根據不同地區(qū)的災情,張培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建議20余條。
一周六天在田間地頭,推廣新技術應用
一家一戶的種植不僅管理費時費力而且效益相對較低,張培還積極聯系濰坊市農科院,與鎮(zhèn)黨委、政府一起,將受災的村不同地塊、不同區(qū)域種什么進行整體規(guī)劃,分門別類的統(tǒng)一種植相應蔬菜,確保災后種植的蔬菜形成規(guī)模,提高品質,效益“最大化”。
為解決群眾災后“賣菜難”的問題,張培積極聯系外部資源,為群眾協調相應蔬菜的銷售渠道,特別是針對受災嚴重的大姜,在引導群眾種植菠菜、芥菜、蘿卜等農作物的基礎上,聯系壽光、昌邑等地的蔬菜經銷商,提前找好銷售渠道,方便蔬菜收獲后統(tǒng)一銷售,消除群眾后顧之憂。
張培是濰坊市農科院專家組工作站、紅河鎮(zhèn)農學博士工作站的負責人。工作站包括張培在內共4位專家,實際有二十多人在工作。團隊主要負責新品種引進種植、病蟲害防治、新型職業(yè)農民技術培訓等工作。
張培一周有六天在田間地頭,推廣應用超聲波種子處理、蘑菇菌基質栽培等農業(yè)新技術7項,引進培育“鉆石之光”大櫻桃……張培所帶的團隊推廣的超聲波種子處理技術,“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花生畝產提高300斤以上。”紅河鎮(zhèn)共有4萬畝大姜,通過應用張培團隊推廣的“小培大培”大姜種植新技術,姜農減少損失7000萬斤。“相當于幫姜農多賺一個億!”
“我不是黨員,但也不能拖后腿”
“當時白浪河里的水漲的特別快,浪得有一米多高,被洪水沖來的雜物就像飛一樣!”當時張培正在位于宅科社區(qū)的博士工作站上,回想起19日晚的那場暴雨和洪水,張培仍記憶猶新。
“危難時刻,關鍵時候,是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奮戰(zhàn)一線。”這次洪澇災害,更讓張培感受到了黨員干部的先鋒帶頭作用。“鎮(zhèn)上、社區(qū)、村里的黨員干部,全部到前線抗洪搶險去了!”張培回憶,他跟宅科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田恒慶申請,他會游泳,可以上前線去抗洪搶險,可田書記卻義正嚴辭的跟他說,“你又不是黨員,你就在家好好待著!”
盡管田書記的這句話聽著“刺耳”,卻讓張培深深感動。“關鍵時刻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雖然我不是黨員,但也不能拖后腿!”于是張培就在社區(qū)里積極組織居民開展自救。
“近朱者赤!”張培說,災情發(fā)生后,看到紅河鎮(zhèn)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奮戰(zhàn)一線,黨員干部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張培。“咱不能落后,我一定會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盡可能幫助農戶減少損失。”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培總說,“抗洪搶險一線的是黨員干部們,你們媒體應該多報道他們,我所做的,和他們相比,還微不足道!”
張培說,他有一個遺憾,在這次大災面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年輕的時候,錯過了多次入黨的機會,這次洪澇災害,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發(fā)揮了先鋒帶頭作用,我特別想再申請入黨。”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陳銀 劉蓓 李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