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5-06-13 10:44:06
原標題:日照綠茶打造“北方茶鄉”新名片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日照綠茶打造“北方茶鄉”新名片
來源:山東商報
2025年3月31日,日照市農業農村局發布《日照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將借鑒法國葡萄酒莊園模式,打造“日照綠茶茶莊”發展模式,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實施品牌保護提升行動,加強品牌保護;同時整合茶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文化節會品牌,開發“茶旅+民宿”“茶旅+研學”等新業態。
作為日照市規模最大、基礎最好的農業特色產業,現如今,日照綠茶產業已發展為這座城市的“金名片”,老百姓心中的“金葉子”,這片“東方樹葉”正書寫著一幅涵蓋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的鄉村振興生態圖。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杜姿霖
茶香飄過北緯線
“谷雨工程”激活30萬茶農致富路
“北緯32度以北種不了茶樹”。這曾經是茶學界的共識。1954年,“南茶北引”大幕拉開,經過12年的努力,日照終于在北緯35度的海岸線上,成功實現“南茶北引”,并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緯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優質綠茶生產基地,與韓國寶城、日本靜岡并稱為“世界三大海岸綠茶城市”。
“南方綠茶以形制取勝,芽頭秀美,但耐泡度不足,通常僅能沖泡1—2道;而日照綠茶則憑借‘葉片厚實、耐沖泡、黃綠清湯、板栗幽香’四大特質獨樹一幟。尤其是頭茬春茶,歷經寒冬積淀,內含物質豐沛,茶湯醇厚度堪比陳年佳釀。”在濟南從事多年茶文化傳播工作的張女士向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介紹。
記者了解到,目前日照市茶園分布在40個鄉鎮、876個村莊,茶葉從業人員30余萬人;共有重點產茶鄉鎮(街道)12個,其中巨峰鎮、后村鎮、夏莊鎮和潮河鎮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024年,嵐山區、東港區入選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全國茶業重點(原百強)縣域。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茶葉加工主體858家,其中獲得SC認證茶葉企業191家;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30萬畝,年產干毛茶2.15萬噸、總產值42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綠茶之鄉”。
事實上,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暗藏隱憂,多年來,日照綠茶經營主體“小散弱”特征明顯,龍頭企業引領不足,品牌效應尚未充分釋放,集約化程度亟待提升。為突破發展瓶頸,日照市于2022年啟動日照綠茶“谷雨工程”,通過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品牌高端化、行業聯盟化,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其中,日照茶倉和茶香巨峰聯合社就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
據了解,日照茶倉建立以“大數據平臺+合作社+企業+基地+茶農”為核心的基地管理新模式。除了1000元/畝的協議價格外,日照茶倉每年給每戶茶農免費供給價值約1700元的有機肥、防草布等農資。通過合作社將協議茶園的鮮葉,以高于市場價5%—10%的價格進行收購。
“我今年75歲了,家里種著二畝半茶園。過去采了鮮葉都要到外村鮮葉交易市場去賣,蹬著人力三輪車,來去得一個多小時,一天兩三趟,路上車多還不安全。現在企業每天到村里定點收,價格也公道,省下時間能多采些。”嵐山區巨峰鎮張家溝村茶農宋全來介紹。
茶農劉善星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村不少茶園在山上,過去澆水是個問題,茶園能不能有收入全看老天下不下雨。后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跟日照茶倉合作,建了提水上山工程,現在山頂的茶園也不愁澆水了,產量增加了不少。”
首批12家茶莊落地
日照茶產業邁入“莊園時代”
2024年,日照市委、市政府印發《日照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鼓勵發展日照綠茶茶莊模式”,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今年4月16日,日照市首批12家茶企通過嚴格篩選獲評“日照綠茶茶莊”,標志著“茶莊經濟”創新模式正式落地實踐。
日照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調研員馬宗光介紹,法國葡萄酒產業的核心在于打造和發展了葡萄酒莊園模式,實行產加銷一體化閉環管理,推行嚴格的標準認證、品質分級、質量監管以及酒標追溯。日照借鑒這一模式打造日照綠茶茶莊,旨在打破“優質不優價”的困局,推動日照綠茶產業向高端化、品質化進階。
為打造真正的“精品茶莊”,日照市設置了嚴苛的準入門檻。茶企自有茶園面積須達150畝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需超過20g/kg,茶園林木覆蓋率不低于70%,越冬防護需采用茶林間作模式,茶葉氨基酸含量必須高于4%,同時須取得綠色食品認證及QS質量安全體系認證。通過層層篩選的茶莊,還將實施全流程閉環監管,例如從茶園核產到產品賦碼,建立“春茶4斤鮮葉賦1斤干茶碼”的溯源標準,確保每片茶葉都可追溯至具體地塊與生產批次。
同時,面對傳統種植業的品質管控難題,日照市以“產業大腦”精準破局。記者了解到,這套精制茶產業數字化平臺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將單一企業難以解決的痛點轉化為全行業協同創新的支點。“我們在茶園部署AI視頻監控、氣象一體機、溫濕度傳感器及土壤墑情監測站,構建起覆蓋種植、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的全鏈條溯源體系。”日照移動副總經理王魯雷介紹。
“如今日照精制茶加工以‘產業大腦’為抓手,率先開展茶行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8個茶園示范片區、4萬畝茶園上線‘產業大腦’,從‘茶園’到‘茶杯’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海曲雨青’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日照綠茶品牌價值突破60億元,綠茶單品價格每斤提高近百元。”日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三大抓手”驅動茶產業升級
全鏈條護航“一杯好茶”
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開局的關鍵節點,日照市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以法治化、數字化、標準化為三大抓手,構建起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鏈條質量安全體系,推動日照綠茶產業邁入品質化、品牌化發展新階段。
為凈化市場環境,日照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跨區域協同執法機制,聚焦茶葉主產區開展“行刑銜接”聯動執法,重拳整治制假售假行為。與此同時,通過修訂《日照綠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辦法》、牽頭起草《日照市日照綠茶保護管理條例》(2025年4月1日起施行),從制度層面強化品牌保護與質量監管,為產業健康發展筑牢法治屏障。
在技術端,日照市創新推出“惠農碼+農資直營”模式,通過實名制購銷系統覆蓋全市535家規范農資直營店、991家加盟店,30余萬張惠農碼實現茶農數字化管理,從源頭嚴控農資使用安全。
在消費端,市政府出臺《推行日照綠茶“母品牌”防偽溯源專用標識助力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建成防偽溯源數字化管理系統,納入茶農4萬余人、加工經營主體928家,發放溯源設備586臺套。該系統可實現“一茶一碼”全程可追溯,有效遏制假冒偽劣產品流通,獲評山東省“數據要素X”第二批創新應用場景。
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近年來,日照市以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為技術龍頭,承擔國家、省、市科技攻關項目30余項,獲得省、市科學技術獎37項,國家專利38件,在茶樹育種、病蟲害防治等領域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今年1月,日照綠茶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共建的日照綠茶現代產業學院正式獲批,開設茶學、文化產業管理等7大特色專業,構建起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