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6日訊 6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省”科技工作者系列記者見面會,四位科技工作者圍繞“踔厲創新 護航國計民生”主題,講述科研攻關故事,為青年科技人才分享經驗。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副校長錢宏亮從2003年起,參與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FAST項目建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國天眼”,擔任系統副總工程師,負責結構系統技術攻關,解決了結構系統的一系列難題。
近年來,錢宏亮又帶領團隊將研究方向拓展至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等領域,開展了深遠海養殖裝備的研發,研究成果也在“百臺萬噸”深遠海養殖平臺項目中得到了應用,目前又開展高鐵結構部件智能監測與運維等方面的研究,這對保障高鐵的安全、降低運維成本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工作以來,錢宏亮承擔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5項,參與制定5項國家及行業標準,相關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23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針對青年科技人才如何走好成長道路,錢宏亮認為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一是要堅定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青年科技人才要大力弘揚老一代科學家堅韌不拔的探索精神,保持“十年磨一劍”的定力。
二是要保持一種個性。所謂個性就是要對科學問題敢于較真,學會批判性思維,不盲從,敢質疑。2006年,錢宏亮在讀博士期間,參與了一個大型體育場館的結構設計,一項性能指標被權威專家質疑,雖然那個時候他還很年輕,但是錢宏亮始終對計算結構充滿信心,當場與專家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交流,最后證明了他的結果的正確性。
三是要加入一支團隊。科研工作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科研團隊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團隊中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才能形成強大的戰斗力。